汪見琴
摘 要:《祝福》一直是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篇目,自1950年被編入高中語文教材后,不管課程改革如何進行,均是保留篇目。文章從文學解讀及教學解讀兩個方面對《祝?!返闹黝}進行梳理,并在梳理基礎(chǔ)上提出教學建議。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祝?!罚恢黝}教學;教學解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3-0078-01
《祝?!肥囚斞感≌f代表作之一,是《彷徨》中的首篇,作為經(jīng)典被選入語文教材,需要教學解讀。發(fā)生在教學這一特定情境中對單篇選文的解讀,即為教學解讀。下面對《祝?!芬晃牡闹黝}進行教學解讀并提出教學建議。
一、文學界對《祝?!分黝}的解讀
1.批判封建倫理道德,揭露階級壓迫的殘酷
這種觀點認為《祝?!吠ㄟ^描寫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揭露封建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對底層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揭示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2.批判國民劣根性
“看客”是魯迅在作品中著重描寫的對象,用來集中表現(xiàn)國民的劣根性?!蹲8!分型瑯佑小翱纯汀钡拇嬖冢娙寺犗榱稚┮槐楸橹v述阿毛的故事,以此滿足自身隱秘的優(yōu)越感。秦曉華認為:魯鎮(zhèn)人在“看”祥林嫂的過程中,不僅將其物化,也“完成”了自我的物化。魯迅通過對這種“集體性格”的細致描寫,達到了揭露國民劣根性的目的。
3.生命個體存在意義的悖論與悲劇
此種觀點著眼于“人”的存在,質(zhì)疑“人”的意義與價值,表現(xiàn)出對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關(guān)懷。楊矗認為,《祝?!肥且徊俊按嬖谥髁x的象征之作”,所表現(xiàn)的是“人生意義困境”和“人的存在論的荒謬本質(zhì)”。傅麗霞等學者認為,《祝?!窂浡嗽谧匀幻媲盁o能為力的生命悲劇意識。
4.啟蒙的深入與反思
祥林嫂問靈魂到底有無使“我”深陷緊張與慌亂,祥林嫂的死亡讓“我”更加感到坐立不安。這種對人與人之間隔膜的剖析,被曹林紅認為是啟蒙的深入和超越。楊若蕙指出,《祝?!氛宫F(xiàn)啟蒙的深入、困境和反思,近些年逐漸被大家所接受。
5.宗教與信仰
葉雋與黃劍波認為,《祝?!穬?nèi)隱著宗教之間的對話。如魯四老爺屋內(nèi)所掛的對聯(lián)和“壽”字便是儒家道家共同存在的表現(xiàn)。王兵指出,《祝?!返膶嵸|(zhì)是“宗教與信仰”。顧悅則對這一主題進一步進行了闡述:“祥林嫂與其說是死于‘想做奴隸而不得,莫如說死于‘想信仰而無所信。”
二、教學界對《祝?!分黝}的解讀
關(guān)于《祝?!返闹黝},代表性的意見有兩種:一是揭露和控訴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二是揭露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這“四權(quán)”對中國婦女的迫害。
1.前期:科學化探索(1978~2000年)
前期分三個階段:嘗試改革階段、深化改革階段及反思改革階段。第一,嘗試改革階段(1978~1986年)。語文教育改革剛剛起步,主要在做重返雙基的工作。1980年公布的教學大綱反映了特殊年代后對語文教育的重新認識,即語文課在進行讀寫訓練的同時,還必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彥行老師總結(jié)《祝?!分黝}是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殘酷的精神摧殘,批判了辛亥革命的軟弱妥協(xié),有力地激發(fā)了人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精神。第二,深化改革階段(1986~1992年)。語文教育改革走向深入,1986年和1990年都對1980年的大綱作了較大修訂,對《祝?!返慕虒W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1990年人教社編印的教學參考書將主題概括為:“《祝?!吠ㄟ^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钡谌此几母镫A段(1992~2000年)。語文教育改革進入反思階段,1992年新大綱規(guī)定了閱讀要從文本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與立場,就課文的內(nèi)容、語言、寫法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問,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個體體驗,課例中體現(xiàn)出多元化的解讀。
2.后期:人文性弘揚(2000年至今)
語文教育步入新的階段,被稱為“人文弘揚階段”。2004年初審通過的教材將《祝?!范ㄔ诘谌齼缘谝粏卧?,配套教參提示學生閱讀《吶喊》《仿徨》要懷著濃厚的人道主義同情心理,聚焦于中國社會底層的勞苦群眾的生存權(quán)利。以底層的勞動婦女為題材的《祝?!访鑼懥讼榱稚╄滂粲诜饨孕潘枷胫胁恍业拿\,深刻揭露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與落后,鮮明地體現(xiàn)了魯迅小說的表達訴求。
三、教學建議
魯迅作品在教材中一直充當著“定篇”的角色,無論何地、何種水平的學生,對其要求應是一樣的,即“完全透徹”地理解《祝福》,也就包含了對《祝?!分黝}的闡釋?,F(xiàn)行人教版《祝福》課后的研討與練習一采用探討祥林嫂悲劇根源的方式來析出主題。如果學生在課堂“對話”的過程中展開真實的探究與討論,那么開放性主題設(shè)計意圖將會得以實現(xiàn)。探討祥林嫂悲劇的根源,則是作為探討其主旨的一個橋梁。為了加深學生對《祝?!分黝}的理解,教師還需特別關(guān)注小說的情節(jié)、環(huán)境與人物的關(guān)系。
參考文獻:
[1]王松泉,王柏勛,王靜義.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陳利華.新時期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祝?!穂D].首都師范大學,2007.
[3]蔣雪靜.《祝?!返慕虒W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4]居榮臻.《祝?!肺谋窘庾x與教學價值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