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永艷
(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山西太原030012)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最早是以序言的方式發(fā)表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這本著作中。為了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馬克思從費爾巴哈以前的舊哲學存在的弊端為切入口,以實踐問題為著力點,與費爾巴哈以前的舊哲學劃清界限的同時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觀,拉開了哲學史上“哥白尼革命”的序幕,實現(xiàn)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相互統(tǒng)一,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有機結合。《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當中的第一條又是叩開馬克思主義哲學殿堂大門的敲門磚,它是打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通向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之路的金鑰匙。
《提綱》第一條開宗明義指出了舊唯物主義的主要弊端——“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彪m然馬克思曾經是一個靜黑格爾派,但也并沒有完全對費爾巴哈為代表的的舊唯物主義奉為圭臬,而是一針見血指出了費爾巴哈以前舊唯物主義哲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直觀性,即他們把客觀世界單純地看作認識對象,而不把它首先看作是實踐的、改造的對象,把事物、人、現(xiàn)實等當作同人的實踐活動毫無聯(lián)系的純客觀的對象去理解或者離開實踐把人本身只看成是用消極的感性直觀去認識對象的感受主體,否定了實踐的意義。
馬克思繼續(xù)講到“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fā)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fā)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xiàn)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北慌f唯物主義所忽視的意識能動性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fā)展了。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包括兩方面,一個是認識與被認識的關系,另一個是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舊唯物主義將實踐排除在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之外,只認識前者,也就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不懂得主觀對客觀的反作用,也不懂得人是在變革的實踐中去認識世界的,所以說意識的能動性被舊唯物主義忽視了。唯心主義看到了意識的能動性但是卻離開了實踐來考慮意識的能動性,將意識的能動性絕對化了,這樣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都不了解實踐活動的意義,所以不能正確認識意識的能動性。
最后,為了深入批判費爾巴哈哲學并與其劃清界限,馬克思又進一步談到“費爾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體不同的感性客體,但是它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活動,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質》這一著作中僅僅把理論的活動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動,而對于實踐則只是從它卑污的猶太人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去理解和確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p>
在《提綱》第一條里,馬克思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觀點和立場,從而為實踐的唯物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當中,實踐性是其最重要的特點和理論品質,是貫穿于其始終的一條中心線索。
主體性是指人在實踐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動、能動、自由、有目的地活動的地位和特性。就黨校事業(yè)而言,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是黨校的主業(yè);就黨校課程而言,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是黨校的主課;就黨校課堂而言,授課教師是引導領導干部提升境界、提高修養(yǎng)、錘煉黨性的主體。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干部培訓工作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很多方面在于授課的教師能否準確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能夠充分運用教學手段以及講課藝術,引導學員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
新形勢下黨校教育培訓工作的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一方面要確保在教學中發(fā)揮教學主體的能動作用,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作用于教學客體,始終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其中,鞏固“教師教——學生學”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培訓活動之前,采取問卷、座談、個別走訪等形式開展學員需求摸底調查,具體了解當前干部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是什么,當前的理論缺口有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分析總結,針對培訓對象的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和實踐導向科學設置培訓內容,靈活運用講授式、研討式、案例式、情景模擬式教學和現(xiàn)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客體這一概念是相對于主體而言的,在黨校教育培訓工作中,主要指黨員領導干部。在黨校培訓過程當中,要積極探索領導干部成長成才規(guī)律,針對干部成長的特點和需求,緊密結合與經濟社會息息相關的熱點、難點、痛點,走出一條提高保證理論武裝到位,又能夠有效處理現(xiàn)實問題的教學新路子。一方面,要確保政治理論、現(xiàn)代知識和業(yè)務技能始終貫穿其中,另一方面又要有所側重。例如,對于區(qū)縣級領導干部的培訓,重點應放在政治理論和現(xiàn)代知識教育方面,尤其是要注重對其路線、宗旨教育和管理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的培養(yǎng),以堅定信心;對于街道、鄉(xiāng)鎮(zhèn)領導干部,則要把教學重點放在政治理論和崗位有關的業(yè)務知識方面,特別是加強對大局意識、服務意識等思想觀念的教育,以增強他們奮發(fā)有為的決心;對于中青年干部,則是要把重心放到理想信念教育和實踐知識的培訓,以激發(fā)他們辦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心。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實踐的歷練對干部健康成長必不可少,實踐也是干部教育培訓最好的課堂”。黨校課堂一方面要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為主,另一方面也要堅持開放式教學,引導學員帶著問題意識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行走訪、蹲點調研,積極關注本地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以知促行,幫助群眾解決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然后,再以行引導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提供有力支持,為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