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信陽市中心醫(yī)院兒科,河南 信陽 464000)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1],四季皆可發(fā)生,冬季、春季的發(fā)病率較高,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持續(xù)性劇烈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肺部啰音等癥狀,可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2-3]。治療多采用綜合治療的措施,其中抗菌藥的應用和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是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是治療支原體肺炎的首選抗菌藥物,阿奇霉素為治療首選[4]。丙酸倍氯米松是強效糖皮質激素類藥,具有抗炎、抗過敏等作用,能抑制支氣管滲出物,消除支氣管黏膜腫脹,解除支氣管痙攣,是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常用藥。本研究探討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輔助阿奇霉素序貫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及對患兒氣道炎癥因子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男35例,女20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5.61f2.57)歲;病程1~6天,平均病程(3.16f0.52)天;基礎體溫38.7℃~39.61℃,平均基礎體溫(38.92f0.31)℃。觀察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5.39f2.96)歲;病程1~5天,平均病程(3.15f0.38)天;基礎體溫38.9℃~39.68℃,平均基礎體溫(39.01f0.25)℃。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符合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年齡1~14歲;病程小于7天;近期未使用抗菌藥;無其他疾病感染史;為初次治療;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肺結核等感染性疾病者;心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先天性疾病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
入院后,兩組均接受退熱、化痰、止咳、吸氧、補液等基礎治療。對照組采用阿奇霉素序貫法治療,給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湖北潛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130),阿奇霉素的使用方法為10 mg/kg,按照每10 mg阿奇霉素給予10 mL 0.9%的氯化鈉注射液的比例稀釋,靜脈滴注,qd,持續(xù)性使用3 d后停止用藥;休息4 d后,再給予阿奇霉素顆粒(輔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703,規(guī)格:0.1 g)10 mg/kg,qd,po,服用 3 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懸液(意大利凱西制藥公司,批準文號:H20130214,規(guī)格:2 mL∶0.8 mg)輔助治療,0.4 mg加入2 mL 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霧化吸入,早、晚各1次,霧化接通管與面罩需每人一套。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4 d。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體征和癥狀消失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炎癥因子包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
顯效:體溫恢復正常,咳喘癥狀明顯緩解,肺部痰鳴音、啰音明顯減少;有效:體溫恢復正常,咳喘癥狀有所緩解,肺部痰鳴音、啰音減少;無效:體溫未恢復正常,肺部啰音等癥狀和體征無變化或加重。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s-CRP、TNF-α和IL-6水平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退熱時間、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3 兩組體征與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疾病之一[5],主要由細菌、病毒及支原體感染引起,多見于嬰幼兒。根據(jù)病原體可以將小兒肺炎劃分為細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毒性肺炎、衣原體肺炎等,其中支原體肺炎約占小兒肺炎的25%~30%左右[6]。支原體是臨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體積小且無細胞壁,生存能力較強,清除較難。且小兒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機體抵抗力與免疫力較差,如果不及時治療,易造成患兒多系統(tǒng)損壞,加劇肺部損傷[7-8]。
目前,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是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標準治療藥物,其主要通過阻斷50s核糖體中肽酰轉移酶的活性來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呼吸功能[10-11]。阿奇霉素是一種新穎的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其分子能滲透到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巨噬細胞、單核細胞中,作用于感染部位時的血藥濃度高出正常血藥濃度的10~100倍,可持續(xù)、有效地殺滅致病菌,達到迅速控制緩解臨床癥狀的目的,且對機體肝腎功能影響小,安全可靠[12]。序貫療法是在應用抗菌藥時先靜脈給藥,病情穩(wěn)定后改為口服治療,是目前臨床提出的新的治療理念,應用效果較好[9]。
丙酸倍氯米松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易滲透,抗炎作用強,可抑制支氣管滲出物,消除支氣管黏膜腫脹,解除支氣管痙攣,可有效緩解支原體肺炎的癥狀。且丙酸倍氯米松吸收進入循環(huán)中的部分藥物經(jīng)肝臟代謝為單丙酸鹽和乙醇倍氯米松,最終經(jīng)膽汁和尿液排泄而出,未進入循環(huán)的藥物可經(jīng)糞便排泄,不滯留體內(nèi),不會給患兒造成嚴重不良反應[13-14]。本文采用吸入丙酸倍氯米松輔助阿奇霉素序貫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退熱時間、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輔助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及體征,縮短相關癥狀消失時間,提高療效。
支原體肺炎可導致患兒體內(nèi)hs-CRP、TNF-α、IL-6炎癥因子水平上升[15]。hs-CRP是目前公認的全身性炎癥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是機體急性炎癥反應的敏感蛋白;IL-6是機體重要的促炎介質,對誘導肝細胞合成蛋白有重要的作用;TNF-α能夠促進中性粒細胞吞噬,抗感染,引起發(fā)熱,誘導肝細胞急性期蛋白合成[16]。本研究結果顯示,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和阿奇霉素序貫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后,hs-CRP、TNF-α和IL-6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結合阿奇霉素序貫法治療能夠有效調節(jié)支原體肺炎患兒的炎癥因子分泌,緩解炎癥反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結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副作用較小,安全性好[17]。
綜上所述,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輔助阿奇霉素序貫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顯著,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緩解臨床癥狀,減少住院時間,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