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學 戈 紅 張穎梅
師德,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在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zhì),是教師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師風,教師的風尚、風氣、作風,是教師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和行為。師德體現(xiàn)的是教師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師風是師德的外在表現(xiàn)。
黨的十九大報告就新時代如何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提出了明確要求,也為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指明了方向?!蛾P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師德師風建設作出了總體部署,要求“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zhì),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體現(xiàn)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立足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教師的師德水平?jīng)Q定著整個教育工作的價值方向。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教師職業(yè)道德是教師的處世準則,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師者,人之模范也?!苯處煹穆殬I(yè)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教師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個人的學識和能力,更是為人處世、于國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價值觀。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符合我國以德治國的方略,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學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基地,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園地。教師職業(yè)道德在全社會道德體系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從而推進社會道德風尚的進步。同時,教師在社會上的道德風貌,也會對人們的道德評判和行為選擇產(chǎn)生輿論式的影響。
新時代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就要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學校師德建設的核心是培養(yǎng)教師的愛心與責任心。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yè)。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zhì)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xiàn)了其根本的功能。
2.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主題是“做仁愛之心好教師,做好學生引路人”。
仁愛之心是“四有”教師的靈魂,是師德的核心,四個“引路人”是師風的表現(xiàn),師德師風建設主題的兩句話均突出一個“好”字。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教師的仁愛之心,是一種對國家、民族的愛在教師身上的體現(xiàn),教師的仁愛之心是以師生相互信賴為基礎的,這種信賴是尊重、理解和關懷。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都是立德樹人,各團隊及全體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的引路人。
3.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主線是,做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做“五帶頭好黨員”,做“20字標準”好干部。
每一位教師都以做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為目標,以師愛作為教育教學的底色。學校在各類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中,充分滲透“愛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理念,以學校對教師的關愛,引導教師們傳遞愛,以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是一項思想性工程,更是一項關乎學校長遠發(fā)展的基礎性工程。
利用有效載體與多種活動相結(jié)合,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群體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使教師將職業(yè)道德內(nèi)化為自覺的行為,落實到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之中,貫穿于全部實踐之中。
多角度搭建激勵平臺。多方位地融入各類領軍人物的師德激勵,調(diào)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堅持師德師風的正確導向。
將師德宣傳作為學校重點工作,充分利用報紙、網(wǎng)站、微信、微電影等媒體,深入宣傳優(yōu)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充分展現(xiàn)學校教師的精神風貌,努力營造崇尚師德、爭創(chuàng)師德典型的良好輿論環(huán)境。
我校有一支德高業(yè)精的教師隊伍,我們充分利用人才優(yōu)勢,講身邊人的故事,學身邊人的事跡,自我教育,互相學習,鼓舞士氣,激勵進取,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
在典型人物的激勵下,我們充分挖掘廣大教師中的先進的人和先進的事,形成敬業(yè)、愛生、進取、和諧的良好風氣。每年我校都召開師德演講會,人人講師德,推薦先進典型,評選出學校師德標兵。每一次教育活動,都涌現(xiàn)出一批先進典型。
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個個體人格和學校文化積淀的過程,是一個歷久彌新的淬煉。只有每一位教師的精神面貌和價值體系健全、積極、健康,才能營造出可以作為學校標簽的文化氛圍,才能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的團隊建設。
師德高度決定文化高度。在“泛文化”的時代浪潮中,師德是學校文化的內(nèi)核,師風是學校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師德師風建設不是紙上談兵,停留在理論學習上,而是滲透在教師隊伍建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厚積薄發(fā),并真正納入到學校的精神文化體系中,成為學校發(fā)展的精神內(nèi)核,成為代表學校的一張名片,內(nèi)化為學校軟實力,進一步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