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魯溪鎮(zhèn)中心小學 劉風華
小學生由于處于快速學習的階段,對于知識以及行為的學習會受到身邊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階段,應當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學有著足夠的重視,從而使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只不過在實際上,由于眾多原因,實際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與理想有所偏差,學生難以對真正的思想品德內涵進行有效領悟,從而導致教學質量較差。本文主要對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行簡單探討。小學階段是對學生人格進行完善、品質進行培養(yǎng)以及思想道德素質進行提高的關鍵時期。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對于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而作為一門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課程,思想品德的教學方式也應當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有所差別,應當將課程回歸現(xiàn)實,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對知識進行學習,對日常生活進行感悟,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與政治思想,使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在傳統(tǒng)的教育體系中,學校對于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的安排較少,且分配的師資力量也不足,在教學過程當中往往會存在著其他科目教師代課或教師專業(yè)性不夠強等情況,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高。除此之外,學校對于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的考核制度制定得較低,使學生無法對這門課程蘊含的道理進行更深層次的體會。
對于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大多數(shù)的教師還是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教師作為講課的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講述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降低。而且由于思想品德課程應當是與實際相聯(lián)系,僅僅采用口頭講述理念的方式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會使學生對于教師講述的知識無法進行有效的理解與接收,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應用能力受到了束縛,無法將知識有效地加以利用。
小學生階段是一個活潑好動的階段,而進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時教學氛圍的低沉乏味是眾多教師的通病,采用理論知識的講述對學生進行教學脫離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使學生的求知欲大大降低,進而使教學質量受到了影響。
通過將小學思想品德回歸生活,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由于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還無法進行有效判斷,而通過生活化教學,學生能夠走入生活當中,通過實踐的方式將善惡美丑進行認知,從而使自身的判斷能力得到提高。
對于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無法使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更深的理解,也無法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互動性進行有效調動,從而很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影響。而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能夠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課程教學當中,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使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更好理解。
教師通過合適的課題帶領學生進行生活實踐,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思想道德的內涵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還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對學生的道德實踐經驗進行積累。比如在植樹節(jié)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樹木的種植;在勞動節(ji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大掃除、幫環(huán)衛(wèi)工人清掃街道垃圾等,從而使學生能夠對思想品德有更為具體的了解。
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yǎng)積累。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最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對學生進行適宜的啟迪和引導。思想品德是一個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學科,因此在對書本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應當緊扣“生活”,引入實際生活中的具體細節(jié),從而對學生進行實際案例的誘導。這樣不僅能夠使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還能夠在課堂教學之中營造一種輕松歡樂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顯著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僅僅只是對教師講述的知識進行被動接受,這就使學生無法對知識的內容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當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自身則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起引導的作用,并且和學生構建民主、和諧的平等關系,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和睦相處,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習效率。
作為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思想品德的教學主要是對學生的行為習慣以及道德素質等進行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因此,在進行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時,教師應當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親眼看見、親身感受,從而實現(xiàn)做中學、樂中學,使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生活實踐活動當中逐漸養(yǎng)成。比如在教導學生關愛老人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照顧老人,通過實際的生活實踐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
對于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教師應當回歸生活,根據小學生的生活要素從而對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進行生活實踐活動的方式使學生不斷去探究與實踐,從而使其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并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觀念與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