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谷縣第二中學 李軍鵬
生物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思維能力,提高生物學習成績。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是教育者根據(jù)新教育改革標準,結合當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創(chuàng)設的一種高效教學方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思維體系,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更加準確地將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思維導圖的教學核心在于將課本教材中的知識,利用圖片、文字、聲音有效結合的方式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建立抽象思維體系,使學生能有效記憶,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開動大腦潛能,增強學習效率。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調動課堂積極性。
高中生物教師要認真分析國家教育指導思想,勇于對自身教學工作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建立正確的教育體系,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要對思維導圖先進行自我分析,明確思維導圖的教學特點和班級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完善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
基于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思維導圖教學:其一,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可以提前備課,找出最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其中,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其二,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要將自身思維導圖直接灌輸給學生,要給學生留有更多獨立思考、建立思維導圖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糖類的種類和功能》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什么是細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又有哪些內容?通過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建立思維導圖,了解到脂肪、核酸、蛋白質、核糖類的功能以及結構,感受到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生物學科的知識點與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點一樣,十分零散,重難點知識也很多。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建立一個具有條理性的思維體系,思維導圖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整理成一個有邏輯性的框架,便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對知識點進行聯(lián)想。從學生以往的學習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一個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高中生物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利用思維導圖將有問題的地方進行重點標注。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思維導圖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方便日后的知識聯(lián)想。最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式,激發(fā)自主學習意識,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
普遍高中學校的教學課堂時間為40分鐘,教學時間十分有限,對于課程量較大的生物學科來說,提高教學效率是十分重要的。高中生物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建立生物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記憶力,發(fā)散學生思維。思維導圖的發(fā)散形式是由中心向四周進行發(fā)散,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中心,延伸出知識點,從而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例如,在進行“蛋白質”這一節(jié)的復習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蛋白質”畫在白紙中央,分支出蛋白質的概念、原理、結構、功能、代謝、合成等,再分解出蛋白質的功能、運輸、催化、調節(jié)、免疫、組成物質等。在這樣的分解形式下,匯總出一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深入,思維導圖能幫助高中生物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利用多樣化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生物思維能力,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真正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并實施教學,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身價值,提高整體學習效率,促進生物教學工作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