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華
(常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常州 213000)
結直腸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病率高,早期癥狀隱匿,隨著病情進展逐漸表現(xiàn)為腹瀉、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1],臨床針對結直腸癌的治療多主張通過手術方案進行治療,但有研究顯示,結直腸癌術后有高達20%患者會出現(xiàn)腸梗阻、吻合口瘺等并發(fā)癥,影響術后恢復[2]。因而術后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作者抽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結直腸癌根治術術治療的38例患者進行研究,探討循證護理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和并發(fā)癥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抽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結直腸癌根治術術治療的38例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患者均符合結直腸癌根治術指征,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或存在手術禁忌癥、腫瘤向遠端轉移患者。按照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齡36-72歲,平均(54.63±5.38)歲,疾病:分期:I期11例,Ⅱ期7例,Ⅲ期1例;觀察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齡38-70歲,平均(55.05±5.11)歲,疾?。悍制冢篒期10例,Ⅱ期8例,Ⅲ期1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分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術后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飲食與用藥等方面指導等。觀察組術后行循證護理,具體步驟如下:⑴組建循證護理小組,有護士長及資深臨床醫(yī)師、護師組建循證護理小組,并接受系統(tǒng)的循證護理培訓。綜合全面地評估分析結直腸癌患者病例資料,分析總結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誘因,查閱臨床資料,針對性地制定循證護理計劃。⑵適時護理:①心理護理:負性心理狀態(tài)可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產(chǎn)生直接影響,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狀態(tài),并通過疾病相關知識教育等方式針對負性情緒進行針對性護理,消除患者消極、抵觸等情緒,建立積極樂觀心理狀態(tài)。②飲食指導:長期大量進食富含脂肪及高熱量飲食是導致結直腸癌病變的主要因素之一,也不利于術后機體功能康復,應針對性進行飲食指導,制定合理、健康的膳食計劃,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③并發(fā)癥護理:術后嚴密監(jiān)控患者生命體征,若患者出現(xiàn)嘔吐、腹痛等消化道反應,疑為腸梗阻時需密切觀察并及時通過減壓或腸外營養(yǎng)支持等方式進行處理。術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術后利用大量的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手術切口,用干燥的無菌敷料包扎,若吻合口出現(xiàn)局部紅腫、分泌物等情況時及時處理。鼓勵患者咳嗽,并幫助患者定期拍背翻身排除痰液,預防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均連續(xù)護理3個月,利用SF-36量表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該量表涵蓋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以及活力、總體健康等6個評估項目,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記錄護理期間并發(fā)癥情況。
采用SPSS18.0軟件,以 形式代表計量資料, T檢驗比較,以[n(%)]形式代表計數(shù)資料,x2檢驗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F-36量表各評估項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n=19,s)
表1 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n=19,s)
注:護理前組間比較,* P>0.05;護理后組間比較,# P<0.05。
組別 軀體疼痛 生理功能 社會功能 生理職能 活力 總體健康對照組 護理前 65.8±3.6 72.2±3.5 75.7±3.6 40.1±2.2 47.3±2.6 37.8±3.2護理后 69.3±4.3 79.4±4.6 86.4±4.7 49.0±4.3 56.7±3.8 54.3±4.7觀察組 護理前 65.4±3.7* 72.5±3.4* 75.5±3.8* 40.2±2.1* 47.5±2.5* 37.5±3.5*護理后 66.1±3.8# 74.1±3.9# 77.6±3.9# 41.5±2.6# 52.3±3.4# 47.0±3.8#
2.2 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護理后研究組并發(fā)癥概率 (5.26%)顯著低于對照組(36.84%),P<0.05。見表2
表2 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n(%)]
目前臨床針對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主要通過根治性手術進行治療,雖能有效清除病灶,但由于患者多存在消極、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手術效果的同時,給其術后生活質量帶來嚴重不良影響,不利于術后恢復。所以,術后康復護理是及其重要的。近年來臨床大量實踐研究顯示,在消化道系統(tǒng)腫瘤患者術后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進行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4]。循證護理是一種以循證醫(yī)學 為基礎的新型護理模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領域疾病的護理當中,并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與傳統(tǒng)護理方案相比,循證護理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護理人員將臨床豐富的護理經(jīng)驗與科學的護理證據(jù)相結合,綜合全面地為患者制定嚴謹、科學的護理計劃,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全面地護理服務[5]。陳秀貞等學者將循證護理運用于結直腸癌患者圍術期護理當中,研究發(fā)現(xiàn),循證護理可以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改善術后生活質量,對術后恢復具有重要積極作用[6]。本文對38例行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患者進行研究,分別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案與循證護理方案進行干預,研究發(fā)現(xiàn),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F-36量表各評估項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概率(5.26%)顯著低于對照組(36.84%),P<0.05。這與上述陳秀貞等學者研究結論基本一致。進一步證實對結直腸癌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降低并發(fā)癥風險,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