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少榮
摘? 要:智慧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是培養(yǎng)人才創(chuàng)新的根源模式。智慧閱讀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和推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體育作為身體與智力活動為基本手段的一門學科又將如何開展智慧閱讀呢?因此,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和教學觀察法探索智慧閱讀對小學體育課堂實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對小學體育智慧閱讀生成性進行研究與分析,探究其實踐途徑,激發(fā)學生對體育技能學習的興趣,為奠定學生終身運動的理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智慧閱讀;小學體育;生成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2?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6.027
1 智慧閱讀的內涵
智慧閱讀是為了創(chuàng)造性使用語言文字,通過閱讀提升知識的遷移能力,促進個人智慧的自然生長。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倡導全民閱讀首次出現(xiàn)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政府對閱讀的重視已提升到政策和法律的層面?!伴喿x”不局限于形式,智慧閱讀是一種自覺教育行為,自我發(fā)現(xiàn)、反復歷練中逐步提升的一個過程。閱讀并不排斥借鑒各種參考資料,拿別人的成果為我所用,但前提是自己吃透了,真誠無欺,有一種發(fā)自靈魂的堅信力量,不是隨意地盲目輕信,而是熔化在血液中的信仰寄托[1]。智慧閱讀就是轉化自我思考力,將閱讀材料內化,提升自我個性,自我創(chuàng)新的過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認為,閱讀是一種推理,是一種大量的,稱之為元認知的活動。元認知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心理狀態(tài)、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認識,以及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jiān)控、評價和調節(jié)[2]。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流傳了三百多年。通過閱讀領略沉淀前人的文化知識,積蓄不同的學科素養(yǎng),積累豐富的經驗,這就是智慧,只有智慧才能轉化為無形的力量。智慧是能力的核心,科學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相結合的綜合體。因此,閱讀被視為評估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核心要素。
2 其它學科國內外智慧閱讀生成性運用的經驗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wǎng)搜索發(fā)現(xiàn),目前智慧閱讀生成性課程在一些學科中成功得到了實施,如語文學科。在國內:陳曉林基于新課程背景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改革予以探索[3];田春龍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創(chuàng)新策略[4] ;李國昌等從“課堂生成是一種教學方式”的視角提出課堂生成的路徑[5],呂敏霞從教師、學生及教學重點、疑點、難點等角度探索了生成性教學的實現(xiàn)路徑[6];國外: Lawrence B. Flick基于小學教師生成性教學計劃進行案例研究[7];Dennis Rose1對新加坡學生開展生成性教學初步探究[8];楊曙光結合未來課堂和生成性教學進行設計并探討實施策略[9];董自明結合自身的教學案例,從成功點、失誤點、創(chuàng)新點、后續(xù)點等幾個方面對生成性資源進行了探索嘗試[10]等。通過文獻綜述查找以上相關資料,以科學理論作指導,把其它學科智慧閱讀和生成性經驗遷移到體育學科中來,并結合實踐不斷完善小學體育閱讀生成性教學路徑。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智慧閱讀生成性不僅有理論上的支撐,同樣同類型的研究也給予本研究實證性的支持。
3 智慧閱讀的實踐觀察研究
本文除了運用文獻綜述取得理論性支持外,更有說服力的是平時在體育課堂中的實踐運用。根據(jù)理論推演的生成性開展課堂教學實踐,在行動觀察研究過程中不斷收集學生主觀看法和學習興趣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改進。
3.1觀察的對象
本研究結合小學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小學水平二的教學內容進行實踐,從筆者所在學校選取三年級2個班(三1班、三2班)學生作為觀察對象。三(1)班為實驗觀察班,三(2)班為實驗觀察對照班。
3.2研究的方法
3.2.1文獻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wǎng)和學校圖書館查閱了“智慧閱讀”等方面的相關文獻共幾十篇,并對相關碩博論文進行了深入學習,對智慧閱讀的研究現(xiàn)狀和實施方法進行全面了解,這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3.2.2觀察法
對筆者所在學校的兩個班進行為期十周的教學實踐。實踐主要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平均每個星期三節(jié)體育課,分別滲透智慧閱讀的各種教學法和常態(tài)教學進行授課,然后比較兩個班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程度以及刻苦鍛煉情況。
3.3觀察的過程與步驟
首先,為避免所選取的兩個班級存在系統(tǒng)性誤差,先對兩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問卷調查,確保兩個班級的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愛好相當。
其次,對一個班學生滲透智慧閱讀進行體育教學,而對另一個班進行常態(tài)教學。
最后,經過十周的教學后,對兩個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問卷后測,進行對比統(tǒng)計觀察。
3.3.1實驗前測試分析
學期初對兩班44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是:1.對體育課的歡迎度。2.喜歡體育課怎樣上?3.怕大強度運動量的體育課嗎?
根據(jù)上面三個表顯示:兩個班學生對喜歡上體育課、上體育課形式及怕大強調的體育課情況差異相當,怕辛苦的學生人數(shù)較為明顯。因為三年級(9-10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性格特點。心理和生理都有明顯變化,個性差別大,情緒不穩(wěn)定,自控能力較差,組織紀律性較強,表現(xiàn)欲強,能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術動作;學會與同伴合作學習;對評價自己及他人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能力有初步的認識;在游戲、活動中懂得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有強烈的自我確定和自我主張,開始有獨立的個性,開始從被動的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是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期,是培養(yǎng)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是良好學習習慣定型和培養(yǎng)的最后關鍵期。抓住以上特點,在體育教學中對實驗班滲透了十周時間的體育閱讀教學。
3.3實踐過程
一是從建設班級文化入手,打造三(1)班 “體育智慧閱讀圖書角”。相關的體育書籍范圍有:有趣的體育游戲、運動對人體的好處、體育明星的故事、國內外體育明星的成長歷程,跑、跳、投項目的動作要領(卡通漫畫版)、世界體育明星事跡,體育明星勵志故事等等。體育書籍定期更新,開放電子書包體育閱讀課(利用電子書包學習是學校一門特色),積極建設完善三(1)班電子閱覽平臺。二是體育閱讀方案、研究選定體育閱讀目錄、制定每月體育閱讀計劃、設計實施體育閱讀展示和組織體育閱讀專題活動的責任,把體育閱讀和學?!皬V泛午讀”相整合,一周安排一個中午午讀(30分鐘),全班組織精干力量,建設班級“體育智慧閱讀班干”團隊,做好體育閱讀每周周四檢查評分工作。三是帶動建設“體育智慧書香家庭”。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與引領,號召全班家長積極投身到書香校園大閱讀的活動中來,給孩子最美的精神家園。四是共同營造“體育書香”,班級通過舉辦體育閱讀表彰會及體育閱讀論壇等活動,以學校運動隊獲獎的學生為例進行頒獎,進行一月一次體育親子活動競賽和體育知識問答,并給予獎勵(網(wǎng)絡完成)。體育閱讀實踐過程形式多樣,有通過定期海報體現(xiàn)運動項目的特點,有通過演講、表演或小品或小故事等生活化的形式更生動地深入了解運動項目的發(fā)展、起源、作用等等。
3.4實驗后結果分析
三(1)班通過十周有計劃地滲透體育閱讀體育教學,三(2)班按照傳統(tǒng)的常態(tài)的體育教學,得出的情況如下表:
4 討論與分析
本研究通過教學實驗及以上幾個表得出結果,滲透體育閱讀的體育課教學,學生在喜歡上體育課、上有組織的內容豐富的體育課及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的人數(shù)明顯增加,不喜歡上體育課和怕上辛苦的體育課及中立態(tài)度明顯減少;常態(tài)教學的對照班體育課在實驗前后的同一問題的學生人數(shù)差異不大,由此可初步探討體育閱讀在體育學科上應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態(tài)度和習慣將會決定最終結果,只要學生態(tài)度積極了,興趣濃厚了,相信一個學期或一年后不管在體能體質,體育技能等方面都將有質的飛躍。這將在下一階段進行詳細的實驗并通過更準確的數(shù)據(jù)進行SPSS統(tǒng)計來證實體育智慧閱讀的優(yōu)越性。
5 探索觀察的結論與教學建議
5.1 結論
5.1.1體育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如看了國內外體育明星的艱苦訓練歷程,了解每位體育明星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生活細節(jié),懂得了奇跡不會在安逸中誕生,每次的成功都是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如看了體育明星在每場比賽中的輝煌成績以及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了解體育運動對人體健康的好處等等。通過定期表彰“體育書香”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激發(fā)了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了體育課堂的質量。
5.1.2體育閱讀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提高。靈活的體育運動和聰明的智慧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運動員的高尚品質和寬廣的心胸以及頑強的意志力都是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錘煉出來的。通過查看各種書籍和不同層次的運動競賽,懂得了體育運動是體現(xiàn)一個民族以及國家興衰成敗的象征之一,團結就是力量,堅強就會勝利,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意志力和愛國情懷。
5.2小學體育智慧教學的建議
首先將實驗班的實踐方法擴大到學校各個班中去;其次,學校要通過舉辦體育閱讀表彰會及體育閱讀論壇等活動,定期給學校運動隊獲獎的學生進行頒獎,在一年一度的校運會時滲透體育親子活動競賽和體育知識問答并給予獎勵,鼓勵社會共同參與,營造體育智慧閱讀氛圍;同時呼吁廣大市民從自己做起,每天堅持體育運動至少半小時,每周進行體育閱讀不少一小時,了解國內外體育運動的有關知識,了解生命在于運動的奧秘,讓體育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運動成為每個人終身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 曹勇軍.談談語文課的教學設計(一)[J] .中學語文教學,2012(1).
[2] 付志霞.通過自我監(jiān)控策略的訓練來提高高中生的閱讀能力[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6).
[3] 陳曉林.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2(9):31-32.
[4] 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5(6):160-161.
[5] 李國昌,仲彬.“課堂生成”路徑探微[J].教學與管理,2014(15):128-131.
[6] 呂敏霞.生成性教學探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9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0(6):114-117.
[7] Flick L B. Understanding a generative learning model of i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elementary teacher planning[J].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1996,7(2):95-122.
[8] Dennis Rose1. Generative instruction: Preliminary research with Singapore students[A]. Joint ERA/AARE Conference[C].Singapore: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1996.10.
[9] 楊曙光.基于未來課堂的生成性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10] 董自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形成與運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0(9):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