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利云 靳綿綿
(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河南 焦作 454001)
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指胸悶、喘息、氣促等癥狀突然發(fā)生,或者患者疾病癥狀在較短時間內加重,多發(fā)生于清晨或夜間。近幾年來,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人數呈現上升趨勢,成為急診科常見疾病。據相關研究表示[1],這可能與應變源等因素有關,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不一,嚴重者可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就會危及其生命安全。為確保該類患者健康,本次課題研究主要圍繞SBAR溝通模式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急診病區(qū)護理床邊交接班中的應用價值,旨在能為患者提供有效的醫(yī)療服務,提高急診科護理質量,減少護患矛盾。詳細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120例,所有入組患者均符合全國哮喘工作會議制訂的標準[2]。入組標準:存在不同程度哮喘、咳嗽、胸悶、氣促等癥狀;年齡為18~65歲者;急性發(fā)作期病程<3 d。排除標準:支氣管哮喘緩解者;合并心肝腎或造血系統(tǒng)疾病者;精神障礙者;未按照規(guī)定接受治療者;隨訪資料不全者。將120例入組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33例;年齡20~65歲,平均40.23±5.10歲;哮喘病程3~20年,平均12.32±1.22年。觀察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22~65歲,平均41.42±5.12歲;哮喘病程3~19年,平均11.23±1.10年。2組患者在年齡、病史等結果對比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該組運用傳統(tǒng)交接班模式,主要通過簡單記錄和口頭交代各項工作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服務。
觀察組:應用標準化溝通模式(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具體內容包括如下:(1)培訓人員:成立SBAR溝通小組,由護士長及責任護士組長擔任小組組長并展開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包括的SBAR溝通模式內涵、優(yōu)勢等。以講座、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擬等形式開展,要求護理人員參與小組前需經專業(yè)培訓后才能加入SBAR溝通小組。(2)制定交接表格:根據SBAR溝通模式為患者制定相關表格,S表示現狀,表示了解患者姓名、年齡、入院時間等基礎信息;B表示背景,針對患者過敏史、既往史或手術史等進行了解;A表示評估,主要評估患者現狀,如生命體征、陽性體征等;R指的是在評估基礎上對患者病情做進一步分析并給出診療建議,要求護理人員需認真填寫每一項內容。(3)規(guī)范交班流程:護理人員在交班前要主動將表格填寫完整,并簽上自己的名字,在交接時詳細交代需注意事項,交代完畢后要求再次核對信息,確保無誤,若發(fā)現問題就要及時做好標注。
1.3.1 交接班失誤情況
對比2組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失誤率,例如輸液滲漏/脫落、忘記做好相關標注等。
1.3.2 病情知曉程度
分析2組交接班時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知曉程度,分別在每周交接班后抽查1~2名護理人員,檢查內容包括診斷和病情、異常檢查結果、治療以及存在的重點護理問題,每項評分介于0~10分,評分越高提示知曉程度越佳。
1.3.3 護理滿意度調查
采取醫(yī)院護理滿意度調查表[3]評估2組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程度,表格主要內容包括護理人員態(tài)度、護理技術操作、責任心以及知識宣教四個方面,評分越高提示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程度越高。
觀察組在交接遺漏、信息傳遞不清、遺忘簽字及書寫不合格方面的失誤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失誤率比較(例(%),n=60)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觀察組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對患者病情知曉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態(tài)度、護理技術操作以及責任心等護理工作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交接班時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知曉程度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表3 患者對交接班工作滿意程度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P<0.001。
急診科是醫(yī)院重要部門,每日需接到不同疾病及嚴重程度不一的患者,工作量極大,大部分患者需開展實時監(jiān)測,該部門通常采取護士輪班工作模式,而交接班也成為了日常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2]。為確?;颊叩玫接行У闹委煟岣呒痹\科護理質量,要求護理人員嚴格遵守交接班制度,減少和杜絕交接班工作失誤率,這對患者健康及良好的護患關系影響深遠。
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起病急且病情發(fā)展快,部分嚴重患者若未及時發(fā)現有可能在幾分鐘內就會失去生命,因此該類患者需實施嚴密進行監(jiān)護,在患者病情未脫離危險時,護理人員需時刻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3]。傳統(tǒng)交接班模式大部分以簡單的文書記錄和口頭交代為主,很容易出現紕漏、混亂,導致患者無法得到良好、安全的護理。明顯可知急診科具有工作量大、疾病種類多等特點,護理人員每日需接待和護理大量病患,難免在護理操作過程中發(fā)生紕漏。SBAR溝通模式是將證據作為基礎的一種有效的溝通方法,注重以表格形式展示患者現狀,減少信息遺漏、信息錯誤等不良事件的出現,同時在交接班過程中有效促使醫(yī)護間溝通深度,提高信息傳達的有效性,進而確?;颊咴谧疃虝r間內得到最有效的臨床治療[4]。經標準化SBAR溝通模式培訓后的護理人員能規(guī)范、正確的反應患者實際情況,是的交接護理人員在短時間內掌握患者具體情況,交接班體現了護理人員的條理性[5]。本次課題在急診病區(qū)護理床邊交接班中采取SBAR溝通模式,促使交接流程更為規(guī)范,且以表格形式代替?zhèn)鹘y(tǒng)交接班模式中的口頭交代,進而促使交接班中溝通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護理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具體分析如下:一方面,有效降低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工作失誤率,有利于確?;颊甙踩玔5]。急診科護理人員通過SBAR溝通模式要求,詳細嚴謹的填寫交接單,并對發(fā)現問題做好標注,再次以口頭形式做好交接核對工作,及時檢查輸液情況等,確?;颊叩玫接行е委?,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交接班時發(fā)生錯誤。另一方面,觀察組護理人員交接班時對患者病情各內容及其總評分均高于得對照組。這就說明,SBAR溝通模式可促使護理人員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主動了解和掌握患者基本情況以及病情變化,這就提示SBAR溝通模式有利于護理人員在短時間內了解患者現狀,對其病情做正確評估。這可能與定期為護理人員開展SBAR培訓工作相關,護理人員在參與SBAR溝通小組前需參與專業(yè)SBAR培訓,在SBAR培訓過程中,除了讓護理人員學習SBAR溝通模式概念、流程等知識外,還根據不同的病區(qū)以及疾病做不同形式的培訓,增近護理人員對各類疾病護理基礎操作程度,增加其對自身工作自信心,從而改善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臨床癥狀,確保其疾病穩(wěn)定[6-8]。還有,可提升患者對急診科交接班工作的滿意程度,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促進醫(yī)院穩(wěn)定發(fā)展。而實施SBAR溝通模式后明顯可知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態(tài)度、護理技術操作以及責任心等護理工作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究其原因是由于SBAR溝通模式注重交班流程及發(fā)現問題,由于支氣管哮喘患者起病急,護理人員在急救工作傳遞正確信息至關重要[9],進而提升救治效率,確保還支氣哮喘發(fā)作患者能在最短時間內穩(wěn)定病情,從而減少患者痛苦,有效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認可度,有利于緩解緊張護患關系,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10]。
綜上所述,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急診病區(qū)護理床邊交接班中開展SBAR溝通模式有助于提升護理人員交接班失誤率、提高對患者疾病掌握程度,同時有利于提升患者對床邊交接班工作滿意程度,確?;颊咴缛湛祻停渑R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