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園園
(商丘師范學院 生物與食品學院 植物與微生物互作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河南 商丘 476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高校學生進行信息化教育以及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變得日益重要。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課程是培養(yǎng)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工具課。教育部早在1984年就認識到了在高校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程的重要性,印發(fā)了《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的通知[1],隨后我國各高校逐步開始了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和教法研究,歷經30多年的發(fā)展,各位高校的前輩和同仁也對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出了各種意見和見解。本文在總結前人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校生命科學專業(yè)特點和本教研室的教學經驗,提出了適用于生命科學專業(yè)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模式。
文獻檢索課程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把教學過程分為理論課和上機課兩個部分[2]。理論課把文獻檢索基礎知識和檢索工具的使用通過PPT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上機課由學生自由練習各種檢索工具的使用。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是教學方式統(tǒng)一,課程進度較容易把控。缺點是這種教學方法往往會使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枯燥,同時上機課課中學生自由練習或是練習教師指定的題目,會造成有些學生不知道該檢索什么或者對練習題目缺乏興趣,因而就有部分學生聊天、看電影、打游戲等而影響學習效果。
PBL是指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最先使用這種就學模式[3],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方法,教學中由教師提前準備一些題目,學生選擇題目進行檢索討論,最后教師點評[4]。在文獻檢索課程教學中PBL教法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學生。如果教學對象是研究生,由于他們有自己課題上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PBL教學模式效果非常好。而本科生檢索文獻信息的目的主要是完成作業(yè),檢索需求沒有研究生高,所以在本科生文獻檢索教學中PBL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TBL(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學法是在PBL教學法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教學模式,TBL是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學習團隊為主體形式的教學模式[5]。在文獻檢索課程教學中TBL 教學模式是把所有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學習單元進行文獻信息檢索,并對檢索中的問題展開討論[6]。TBL教學法最主要的缺點是通過小組形式進行學習,有部分積極性較高熱愛學習的學生能夠很好執(zhí)行,而小組中的另一部分學生可能很少參與甚至完全不參與檢索和討論,所以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分為四個實施步驟:知識鋪墊、項目確立、項目實施、項目評價[7]。項目訓練法大大擴展了問題的深度,學生僅通過簡單的文獻檢索與分析,難以洞悉項目的全部研究精髓,因而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加深檢索和分析[8]。而如今部分本科生可能更注重考試成績、社團活動、找工作等,所以有些學生積極性不高。
本人總結了上述文獻檢索課程教學方法的優(yōu)缺點,結合本校生命科學專業(yè)的專業(yè)特點提出了適用于本專業(yè)的教學模式:把文獻檢索的教學與學生畢業(yè)論文設計結合,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和練習完成畢業(yè)設計的選題、資料搜集、資料整理、最終完成開題報告的撰寫。教學的實施可由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應由具有生命科學專業(yè)知識的教師負責該專業(yè)的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具有專業(yè)學科知識的教師在教學時能選擇最切合專業(yè)需要的教學內容,而且結合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教學方法也需要有專業(yè)教師擔任。
其次,采用在線教學的方法教學效果更好。目前各高校文獻檢索的教學大多采用PPT的形式,教師通過PPT向學生展示各種檢索工具的使用會造成學生難理解,讓課程晦澀難懂,而且PPT頁數(shù)過多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厭煩的情緒。因此我們提倡文獻檢索工具的教學采用在線教學方式,在機房上課,教師在線演示檢索方法,并且學生可以邊學邊練。
第三,鼓勵學生畢業(yè)設計指導教師參與教學。本校的文獻檢索課程一般在第三學年下半學期開設,學生即將進行畢業(yè)論文設計,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初聯(lián)系導師,確定自己的畢業(yè)設計課題,在檢索工具的學習的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課題有目的的進行檢索,整理資料完成開題報告,提交開題報告文獻綜述作為考核成績的一部分,并且要求學生以PPT的形式進行開題報告匯報,由教師和學生導師以及所有學生對該課題進行討論和打分。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增加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興趣,又可以指導學生完成開題報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畢業(yè)論文設計。
最后,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傳統(tǒng)的文獻檢索的考核通常是采用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方式,但是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課程是一門工具課,僅僅通過試卷成績不能反映一個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情況。因此我們把該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為平時成績+開題報告PPT答辯成績+開題報告文獻綜述成績。其中平時成績由考勤成績+作業(yè)成績+課堂小測驗成績構成,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開題報告PPT答辯成績主要考查學生文獻檢索、整理和分析能力。而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則是考察學生論文寫作能力。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檢索技巧與論文寫作方法,同時也可以完成畢業(yè)論文的開題報告工作,為畢業(yè)論文設計打好了基礎,所以學生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學習該課程。在改革教學模式之后,本院生命科學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效果比原來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而且最終的課程考核成績也比原來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