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星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鼻嗌倌甑淖聣殉砷L,關乎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青年“強”在全面,其根應在體魄,中華民族以強健的身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有力保障。
然而,有學者對我國近20年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和運動能力進行了分析,各項指標堪憂,主要呈現(xiàn)兩大趨勢:一是體現(xiàn)耐力、速度、力量及心肺功能的各項指標均呈下降趨勢;二是視力、肥胖等不良健康指標呈上升趨勢。原因不難理解,隨著社會發(fā)展、經濟繁榮,人們對高科技人才的渴求與尊重與日俱增,無形中影響著學校和家長的教育觀和人才觀,重智育、輕體育、怕?lián)p傷的社會大環(huán)境,使學校體育工作陷入重重困境,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提升渺茫。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十九大以來振興中華民族的動員令。面對國家領導人對新時代體育工作寄予的厚望,所有體育人必須清醒認識到,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幫助他們煉就強健的體魄,塑造健全的人格,不僅是學校體育工作者的初心,更是新時代賦予學校體育工作的歷史使命。作為一名學校體育工作管理者,如何立足崗位、堅守體育人的初心、肩負體育強國的使命呢?筆者以所在的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山洞小學校,一所國家級體育特色學校為例,闡述學校體育在激發(fā)興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點滴做法。
一、營造體育氛圍,激發(fā)鍛煉興趣
1.打造體育文化
《黃帝內經》有云“靜者為文為陰,動者為武為陽,陰陽平衡,為之道”,山洞小學繼承歷代先賢智慧,確立“文武兼修,知行合一”為校訓,提出“崇文尚武,立德樹人”為辦學理念,形成了“文”“武”兩大校本課程體系?!拔摹闭n程以“文明其精神”為課程目標,是德育、智育、美育的整合;“武”課程以“野蠻其體魄”為課程目標,主要以體育健身為主,強調培養(yǎng)強悍健壯的體格和頑強拼搏的品質,推崇勇武精神,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除了特色課程文化,校園處處彰顯體育健身的環(huán)境文化,只要置身操場,體育鍛煉的氣息就撲面而來:圍墻一周,遍布大幅照片展示本校足球小明星、足球知識宣傳長軸、活力班級、冠軍風采等;操場一隅,景觀設計匠心獨運,“烽火墻”勿忘國恥,以史為鑒,“點將臺”戎馬征戰(zhàn),彰顯勇武,無不隱含著強身健體方能報效祖國的殷切囑托。
2.優(yōu)化器材配備
為充分保障學校體育活動開展,堅持優(yōu)先考慮體育場地器材投入。室外配置了8人制燈光足球場,開辟了射箭場,另有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籃球場等,充分滿足了學生體育鍛煉需求;教學樓內設立了專門的體育器材擱架及器材柜,全校按人數(shù)等額配置班級用球及其他鍛煉器材,滿足了學生隨時鍛煉所需。學校還配置有一套德國進口的籠式足球,作為新式足球訓練器材,成為最受歡迎的兒童樂園,“籠”里的孩子攻防搏擊,勇猛如虎,“籠”外的學生翹首以待,興趣盎然。
二、增強健康水平,保證體格強健
1.督導課堂常規(guī)
體育課是保障青少年“每天鍛煉一小時”的主陣地,對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要增強體育課堂實效,教學督導必須到位,為此山洞小學提出了“三實”體育課,即“教案翔實、指導落實、鍛煉扎實”,做到教案月月查、課堂周周聽、素質堂堂練。其中“鍛煉扎實”是針對“素質堂堂練”而言,要求原則上每節(jié)課包括兩個素質訓練環(huán)節(jié):一是開課初根據學段完成800m~1500m的中長跑,增強心肺功能;二是課中需安排一項針對速度、力量、柔韌等身體素質的專項訓練環(huán)節(jié)。落實兩個環(huán)節(jié)作為體育課評指標,直接影響課堂等級評定。
2.重視數(shù)據監(jiān)測
學校參加了由華東師范大學領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大數(shù)據平臺建設研究”,積極深入實踐課題組開發(fā)設計的體育與健康KDL課程模式,該課程以Know it(知之)、Do it(行之)、Love it(樂之)為基本理念,以確保有一定運動強度和運動密度為特色。在總課題組的指導下,學校配置了心率帶、運動手環(huán)、無線傳輸?shù)润w育智能監(jiān)測和穿戴設備,利用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和云技術手段,對學生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的身體機能和運動負荷進行實時監(jiān)測,及時獲取學生的運動狀態(tài)、負荷參數(shù),提醒教師關注心率過高或過低學生,隨時調整學生的練習強度和密度。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對體育教學、體育活動、課外訓練的強度和密度進行有效干預,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了因人而異的菜單式體育健身功能。
3.豐富體育活動
學校堅持創(chuàng)建活力校園,連續(xù)3年
3次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活力校園“前百強”,兩次獲評全國體育活動創(chuàng)新獎,各項課內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一是有40min的大課間,形成“一操二練三分區(qū)”三環(huán)活動常態(tài),即第一環(huán)做操,武術操、足球操、韻律操、花球操、廣播體操等依次輪換,每天一套;第二環(huán)體能練習,由值周體育教師口令指揮,強度和密度逐漸增大;第三環(huán)分班分區(qū)分項目,以班級為單位到指定場地開展跳繩、跑步、球類等活動,定期輪換場地和項目。二是有全員參與的足球班級聯(lián)賽,男女隊員同場競技,點球大戰(zhàn)驚心動魄,啦啦隊員聲嘶力竭。三是項目眾多的“校長挑戰(zhàn)杯”,極限挑戰(zhàn)催生活力少年,跑跳投擲紀錄周周更新,體育競技精神人人領略。四是趣味運動會家校同樂,親子項目角逐活力家庭,運動健兒匯成活力班級,表彰獎勵師生共同受惠。此外每年一度的體育文化藝術節(jié),以體育搭臺,引各科唱戲,體育、文化、藝術有機統(tǒng)一、和諧共生。
三、發(fā)掘育人功能,促進人格健全
體育除了能強健體魄,更是全面育人的重要載體。最近,教育部反復強調學校要統(tǒng)籌德智體美勞,倡導“五育并舉”。那么,體育工作者、管理者如何發(fā)掘、利用體育蘊含的德育元素呢?
1.修禮儀之舉
禮儀教育可滲透在體育賽事各環(huán)節(jié):備賽禮儀關注細節(jié),運動員賽前更換衣物鞋襪,是雜亂無章,還是疊好后擺放整齊,反映了對待衣物服飾的收納態(tài)度,更體現(xiàn)出尊重和敬畏萬物的素養(yǎng);比賽禮儀遵循規(guī)范,以足球比賽為例,從整齊入場、揮手致意、相互握手到比賽結束時向對手、裁判、教練、觀眾鞠躬致謝的過程,無不融入了禮儀的元素,體現(xiàn)的正是體育獨特的文明氣息;觀賽禮儀重在自律,體育競賽易群情激動,然知禮方得體,文明觀賽多鼓掌,吶喊喝彩不責怪,賽畢離開,垃圾自行帶離,均為禮儀之舉。
2.修禮讓之心
競技體育充滿競爭,但必須教育學生要有禮讓之心:一是禮讓對手尊重生命。體育運動往往伴隨著高對抗甚至高風險性,拼搶中身體沖撞在所難免,需要建立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良性競爭意識,教師需通過體育比賽教育學生在勝負與對手生命安全的抉擇中,應義無反顧地選擇禮讓對手,尊重生命,放棄暫時的成功,收獲永遠的高尚。二是禮讓裁判尊重規(guī)則。體育競賽,裁判員的判決即代表規(guī)則,不容置疑。但體育賽場動態(tài)瞬息萬變,任憑裁判如何專業(yè)盡責,也難免有誤判的可能。因此教育學生在遭遇裁判無意誤判時,需尊重裁判,敬畏規(guī)則,這樣的禮讓教育,比平時任何說教都更加刻骨銘心,讓其受益終身。
3.修頑強毅力
體育最能磨煉心性,鍛煉意志,塑造勇敢頑強、吃苦耐勞的品質:一是抗挫,競技體育必須分出勝負,體育場上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鼓勵學生一次次承受失敗帶來的痛苦后,他們的內心將變得無比強大。二是抗壓,所有體育賽事,都承受著訓練和比賽帶來的多重壓力,特別是賽前的緊張情緒,要多創(chuàng)造各種競賽機會,讓學生經歷多次體驗后逐漸習慣,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克服焦慮情緒,抵抗各種壓力。三是抗累,體育訓練的辛勞不言而喻,沒有賽場的激情與掌聲,更多的是風吹日曬,是單調和枯燥乏味的反復練習。因此要重視對堅持訓練者的表揚鼓勵,既能固化他們的優(yōu)良品質,又讓他人從典型人物身上汲取能量,明白所有的榮耀背后都有辛勤的汗水,促進學生形成吃苦耐勞的品質。
體育強國是教育強國的重要部分,但也是目前不夠充分的部分。學校體育作為推進強國夢的支點,必須為青少年的成長成才與終身發(fā)展奠基?!皬团d征途路漫漫,如今鏗鏘再啟程”。作為一名學校體育工作管理者,縱然前路漫漫,也定當拿出體育人的拼搏精神,初心與行動相隨,使命與時代同步,為體育興國之夢踏實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