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
(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qū)余糧堡鎮(zhèn)中心小學,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26)
通過語文課堂上的朗讀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做到"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小學是孩子進入校園的第一步,語文課堂中的朗讀能力更是應該在此時奠定基礎,培養(yǎng)他們自覺并愛上朗讀。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熟讀文章,更能幫助他們理解文章、記憶并且背誦文章。在大聲朗讀的過程,理解文章意思,發(fā)現(xiàn)文章詞句的優(yōu)美,培養(yǎng)學生對于優(yōu)美文章的表達能力,并且對于美文朗朗上口甚至自己創(chuàng)作詩詞是很有幫助的。
小學語文課程中絕大部分是文章及古詩詞,語文文章大多都很大篇幅,讓小學生去看文章,不僅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反感情緒,甚至還可能會因此而不喜歡語文這門課程。而通過引導學生去大聲朗讀,讓學生認真將文章朗讀出來,不僅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朗讀的樂趣,而且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美好詞句及美好意義。
語文知識很多是需要小學生背誦的,背誦的原因主要是希望學生將文章及古詩詞記憶深刻,讓古詩詞及文章故事深深埋在小學生的心中,奠定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通過朗讀,小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語文詞句的樂趣,幫助學生去記憶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結(jié)合語句的頓挫及感情地投入,讓學生想到課文就朗朗上口,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在語文課文中,有很多長難句或意思很深的語句,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其中意蘊,投入學生的感情,無意識地增強其語感,甚至有了這些基礎,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更多的使用課文中的詞句,提高學生的表達水平。因此,朗讀可以提高其表達能力,也可幫助同學疏通長難句,理解課文意思,以此提高課堂效率。
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課堂中朗讀的能力,需要語文老師營造課堂中的朗讀氛圍。在課文講述過程中有意識地告訴學生文章中的句子如何疏通及詞句意思,在講解中讓學生在課堂中先一起朗讀一遍,讓學生養(yǎng)成朗讀習慣。在課堂中,語文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去朗讀,如何朗讀及詞句的停頓,感情上的抑揚頓挫,老師都應該在講解時就告知學生,并向?qū)W生演示。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時,不免感覺枯燥,老師在教課過程中要適當運用朗讀烘托課堂氛圍,讓學生因為朗讀而打起精神,明白語文世界的美妙。
課文中有很多詞句小學生不認識,不理解要表達的意思,老師應該在教學時仔細地對于每一詞都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詞語地意思。在長難句中,為學生疏通語法,明白句子的主謂賓及修飾詞等,表達上的感情注入,應該給學生進行示范,通過語調(diào)引導學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讓學生對句子注入感情,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句子朗讀的能力。可以通過播放文章的音頻,讓學生聽一聽專業(yè)人士如何對文章進行朗讀的,在朗讀時應該注意什么,并在課堂中讓學生朗讀,然后針對性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及停頓等問題。在語文的早讀課堂,老師也應該在聽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對學生朗讀得不好的地方進行指導,給學生講解錯誤的地方,明白文章真正在表達的感情,這樣學生也會帶有感情地更好地去朗讀。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朗讀的習慣。首先,老師在講解課文時就有意識地灌輸文中的感情,運用感情共鳴讓同學朗讀出來,這樣既表達了文章感情,又讓學生帶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語言朗讀中逐漸形成朗讀的習慣。在朗讀時,學生習慣性地帶上情感之后,對于學習其他文章,就會情不自禁地進行朗讀出來,習慣性地喜歡朗讀表達自己對于這篇文章的情感。例如,在講解古詩?鋤禾?時,讓學生明白農(nóng)民的不易,讓學生珍惜每一粒糧食,讓學生投入感情去朗讀這篇古詩。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朗讀非常重要,在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這也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指導學生如何朗讀,如何去帶有感情地更好的朗讀。通過朗讀,學生可以對語文世界產(chǎn)生濃厚興趣,養(yǎng)成學習課文中古詩情節(jié)并產(chǎn)生感情的共鳴。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學習能力,通過朗讀又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世界的美妙,明白課文中的感情,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及表達能力。語文老師是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者,也是學生朗讀過程中的指導者。朗讀是語文課堂中的重要的教學方式,語文老師應該去認真研究關于朗讀方面的技巧,去教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