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毅
(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第一小學,四川 夾江 614100)
低段的識字教學該怎樣做?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課堂識字、記字的效率呢?有思考就有行動,我決定改變我的教學方式,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摸索,也略有收獲:
識字教學,如果抓好預習,能為我們的課堂教學節(jié)省很多時間。既然不能依靠家長,因而,我一般利用早自習,進行生字的預習工作。先讓學生帶拼音自讀生字,要求,讀準字音,發(fā)音無誤,再試著組詞自讀,為了避免學生亂組詞,一般是老師帶著組詞教讀幾遍,然后,在課文中圈出生字,這樣,學生在讀課文時,就會尤其注意這些生字,從而強化記憶。為了鼓勵、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我還選出了小老師,讓這些小老師來帶領(lǐng)大家讀書、識字,而其他孩子為了有機會當上小老師,也會注意力格外集中。如果遇到不易理解,不好組詞的生字,我就鼓勵他們查字典,這樣,對于這個生字就更加深了印象。
由于做好了課前預習,再進入到課堂教學中,就要容易些。當然,識字教學總的來說是枯燥無味的,而低年級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坐不住,注意力不能持久。為了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一直保持較高的興趣,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在讀準字音方面,我會在不同的生字內(nèi)容時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如:比賽讀、分組讀、分男女生讀、抽讀、小老師教讀等,要求讀準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韻、后鼻韻等。二年級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中,就要注意:植、刺、炸、察、識、粗的平舌音、翹舌音的區(qū)別;在識字課文樹的教學中,就要特別注意:桐、楓、松、裝、疆、杉等字既有平、翹舌音,也有前、后鼻音的區(qū)別。
在識字教學方面,形式就更多了。
首先,在板書上,我會把易錯的部首或易錯的部分用彩色粉筆標注出來。這樣,學生就能直觀感受到此字在哪里易錯、易混淆,寫的時候就特別注意。有些時候,我會反過來,故意不標注哪個地方易錯,讓學生當考官,通過觀察,指出哪里易錯、易混淆,再來標注,這樣,學生就印象深刻了。
其次,我會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字。如:通過加一加,認識“古、如、朋”等字;通過減一減,認識“被----皮、潑----發(fā)”;通過換一換,認識“楊、場、湯”;通過猜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認識“告”字等等。學生記字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組詞、諺語、古詩、甚至廣告牌上認識的,都行。課堂上,采用一字多組的方式是運用的最多的,我鼓勵學生盡情拓展,做到不僅能組詞還能用詞造句,既提高了運用能力又鍛煉了表達能力。對于個別要強調(diào)的字,有時,我會采用簡筆畫來幫忙,比如,教學“休”字時,我直接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人靠在一棵大樹下休息的情景,這樣,學生一目了然,既認識了字又理解了意思。當然,不是每個生字都這樣教學,也要有側(cè)重點,對于簡單易記的,學生能輕松說出記字方式的,就可以一帶而過。
識字教學中,游戲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伴_火車、摘蘋果、我說你猜”等游戲都能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像我班的學生就最喜歡玩“字開花”的游戲。比如,在教學到“洼”這個字時,我讓學生盡情發(fā)揮,說出帶有“圭”這個部件的字,學生興趣高漲,紛紛舉手,說出了“掛、哇、娃、蛙……”這些字,然后,我再引導學生從音、形、義等方面來區(qū)別,這樣,雖然只學了一個字,卻由一個字認識了好多字。再比如教學到“準”字時,也是“字開花”延伸出了“淮、誰、集、難、焦……”等字。
課外積累也是幫助識字的一個好方法。我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從看帶拼音的書漸漸過度到看不帶拼音的,從招牌、廣告、新聞等方面多渠道識字,不斷擴大自己的識字量。
低段的識字教學,任務(wù)重,難度大。一節(jié)課中要容納那么多的生字。既要讀,又要認,還要記。學生常常是記住了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上節(jié)課才教過的又搞完了,這就需要不斷的復習鞏固。我比較贊成“聽寫”的方式。我專門準備了聽寫本,讓學生以組詞帶拼音的方式聽寫。如果發(fā)現(xiàn)錯字,及時抄寫兩、三遍,有利于記憶,對于個別較差的,可在家先試聽寫并糾錯,這樣,在課堂上聽寫的正確率要高很多。當然,通過一些不同形式的練習題也能起到鞏固識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