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陳俊學校 趙鳳歡
部編版教材走進課堂,讓很多教師重新審視初中語文教學。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睆恼n標中可以看出,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處在重要地位,學好語文首先要學好寫作。筆者在寫作教學中常常采用以下方法,供大家參考:
多年教學經驗告訴筆者:學生明白知識的價值,有學習任務和目標,就能喚醒沉睡的心靈,提高寫作的自覺性。因此,教師在上寫作課時,上課伊始就要讓學生知道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只有明確了學習目的,學生才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當然教師也要重視寫作課的導入,高效上好起始課,這是上好寫作課的基點。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不僅是表達情感和思想,更是一種經驗的交流,也是一種交際工具。
為了讓學生明白寫作的重要性,筆者還對學生其他科目的試卷和成績進行分析,發(fā)現很多因為表述不清而被扣分的情況。筆者在課堂上對這些問題進行逐一分析,讓學生明白語言表達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每次開學,筆者總是把本學期的寫作目標、要求學生寫在作文本的扉頁上,這樣學生目標明確,學習便有了方向。
當下的作文題目很接地氣,可學生拿到題目不知道如何開頭,甚至感覺沒內容可寫。這是因為學生的經驗少,沒有知識儲備,不善于觀察生活,更不知道在生活中選取素材。因此,筆者在作文指導時,經常把引領學生的觀察作為指導學生寫作的支點。
七年級有一個單元的寫作要求是“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這節(jié)課,筆者在上課鈴敲響之前已經走到了教室外,卻故意沒有進去。因為老師遲到,教室里亂作一團,學生們叫的叫,喊的喊,拽的拽,拉的拉。當然,也有個別文靜乖巧認真學習的。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微微一笑,走進教室,以老師沒來時的課堂情景為話題,引入這節(jié)課的教學:“孩子們,剛才老師沒有遲到,而是在教室外觀察你們,面對老師沒來的情況,同學們的表現各有不同,有放肆喊叫的,有大吵大鬧的,當然也有安靜自習的。你們的表現,體現的就是你們的性格特點。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所以,現在就請同學們選定一個人物,仔細回想他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他的性格特點吧!”有了這樣的啟發(fā),同學們很快動起筆來,寫出了很多優(yōu)秀作品……這節(jié)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不要凌駕于學生之上,要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師天天讓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現象,可是這些不可能經常做,不如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這樣學生會更有真實感、真切感。例如有的學生寫鄰居家的貪心人,就模仿魯迅筆下的楊二嫂去寫,形象逼真,把貪婪的小人物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出來。
引導學生觀察,不應該僅僅是指令性的語言:“你們觀察吧,仔細看吧!”這樣的語言只會讓學生盲目觀察,沒有目的性。觀察就是讓學生有目的地看,選擇正確的觀察順序,能把觀察到的事物的形狀、顏色、特點、性質等細節(jié)弄清楚,能對自己觀察到的細節(jié)進行分析、整理,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還能為學生寫作儲備豐富的材料。
把觀察結果隨時記錄下來,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初中生的生活是枯燥、單調的,這限制了學生習作的內容。因此,要想讓學生學好作文,就要讓學生善于觀察,勤于動筆。
積累素材的途徑很多,可以是摘抄,也可以是閱讀,儲存多了,才能下筆如有神。首先要結合教材進行習作訓練;其次就是結合閱讀,幫助學生摸習作的“門道”;最后是啟發(fā)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不僅需要教師的指導,還要靠學生的勤學苦練。僅僅積累素材,儲備豐厚的知識,不勤于練筆,也不能把知識轉化成技能,寫作水平也無法提高。因此,筆者在寫作教學時,反復讓學生訓練,科學地指導寫作方法,使學生的寫作水平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