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南馬廠小學 張愛光
小學生的音樂思維是重要的藝術審美,它需要通過長期對音樂的感知,對音樂知識的了解,產生屬于學生的審美,這是一種感性思維。而過去的小學教學往往注重科學文化的學習,而忽視藝術學習,學生聽音樂卻不能鑒賞它,不能了解感性思維的奇妙,甚至無法對美產生感悟,無疑是人格不健全的體現。所以,音樂學習很重要,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美育發(fā)展的重點之一。本文從教師導入音樂教學的角度,討論如何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美育。
最常見的導入方式是復習導入。這種方式通過鏈接新、舊知識,用舊知識引出新內容,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熟悉感。通過這樣一種過渡形式,學生能更好地建立知識結構,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更便于理解新內容。
例如,上節(jié)課教授了2∕4拍的《秋天》后,學生了解2∕4拍的結構。在講解3∕4拍的《雁兒飛》時,先從2∕4拍開始講解,并在黑板上同時列出3∕4拍的結構,便于學生觀察和區(qū)別。教師完成2∕4拍和3∕4拍的講解后,先后播放《秋天》和《雁兒飛》,加深學生的印象。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的重要形式,教師懂得利用校內現代化設備,通過傳播聲、光、色的視頻畫面,迅速吸引小學生注意,同時鍛煉學生多方面的吸收能力。或者通過靜態(tài)的圖片展示,一方面教師講解圖片內容,通過生動有趣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引入,使學生關注音樂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樂器教學過程中,直觀的形象有助于學生快速了解樂器形狀。這種形式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視覺體驗,還能讓學生更投入音樂欣賞,有效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例如,在學《過草地》時,教師可以在播放紅軍長征時艱難生存的畫面,讓學生體會其中的艱辛,激發(fā)學生愛國的豪情,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也利于道德教育。
學生是音樂課堂的主體,其對課程教學的體會應受到關注。小學生在該年齡階段的各種能力正處于塑形和發(fā)展階段,生動有趣的體驗將促進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教師不妨采用沉浸式的引入方式,通過故事表演等形式讓學生體會各類角色,幫助學生迅速抓住樂曲的核心內涵,更好地理解歌曲。同時,這樣的角色扮演能幫助學生提升換位思考能力,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發(fā)展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應注重情景導入。例如,以《搖籃曲》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母親哄孩子入睡的背景形式,重設劇情,讓學生自行代入角色,分組表演。這時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體會母親對小寶寶深沉的愛,延伸至母親對學生的愛,有利于學生換位思考,人格健康發(fā)展。
提問也是常用的方式之一。想要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播放音樂,然后對學生提問有關知識。注意提問時應具體表述、層層遞進,還要富含趣味性。在提問時,若學生無法解答,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并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在解答過程中能準確運用專業(yè)術語表達,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術語,還能提高表達能力。例如,以《動物說話》為例,教師提問學生不同動物的叫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了解雞、鴨、貓、狗等動物的說話,此時再引入新的動物,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繼續(xù)創(chuàng)作,這樣教師就能輕松完成教學的創(chuàng)編目標。學生也在簡單的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體會歌曲創(chuàng)作的樂趣,從而發(fā)展小學生長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學生逐漸形成競爭意識,希望得到教師表揚。游戲導入富含趣味性,容易吸引學生注意;而且通過設置口頭或實物獎勵,鼓勵學生參與游戲、參與競爭,小學生往往因為這樣的鼓勵形式,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能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憑借不同歌曲的節(jié)奏設置游戲。如2∕4拍的《秋天》、3∕4拍的《雁兒飛》以及4∕4拍的《數鴨子》學習后,教師把這些歌曲節(jié)奏重復講解一遍,讓學生了解如何打出三種節(jié)奏。教師說明節(jié)奏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在音樂切換時切換打節(jié)奏的方式,對上音樂節(jié)奏多的學生給予小紅花或糖果等小獎勵,強化正面效應。該過程有利于教師發(fā)現學生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潛力以及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律動導入不同于游戲導入,強調把樂曲與舞蹈結合,通過頭腦活動和肢體活動形成對樂曲的理解和記憶。學生在聽到律動性較強的音樂時會不自覺地跟隨運動,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群體,對律動的身體反應較大。教師可以通過這一形式,培養(yǎng)學生音樂氣質的同時,讓學生全面感知音樂。例如,教師在教授《看龍舟》時,讓學生在音樂響起時,根據日常觀察了解的劃龍舟動作,跟隨音樂一起搖擺,吶喊助威、眺望等行為,讓學生感受到看龍舟和劃龍舟也是一種表演藝術,在這過程中,學生可能神態(tài)動作各不同,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自然而然地激發(fā)學習音樂的興趣。
除了以上方式,教師還需要教育機智。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課堂也有可能出現各種阻礙有效教學的因素,所以教師需要隨時關注課堂環(huán)境,隨機結合現狀導入音樂教育知識。例如,《小樹葉》教學中,正值秋天落葉,窗外一片“沙沙”的聲響。這是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窗外場景,轉移學生注意,通過眼睛看、耳朵聽、心理感受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小樹葉》這首歌曲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總之,課堂導入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多樣,只要結合小學生在該年齡段的特征,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又富有知識性和科學性,就能在吸引學生注意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最終發(fā)展學生的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