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業(yè)大學附中 趙華
體驗式教學是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fā),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獲得感性認識,自我總結,從而產生理性認識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由于教師重視程度不足及教學資源缺少等原因,實際教學存在不少問題,我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重要語言,課堂中用板書、板圖和多媒體課件展示、分析各種地圖,可以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驗、親歷學習過程。板書、板圖屬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具有形象、直觀、靈活性強和步驟性強等優(yōu)勢,可以畫一些示意圖、簡圖。多媒體與課件配合使用可以展示景觀圖及復雜的地形圖等,二者結合,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感性體驗。如:世界各大洲分布圖可以用板書簡圖與多媒體相結合。
開展地理實驗,讓學生在體驗、判斷、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架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濃厚的科學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這些無疑是素質教育的意義。
高中地理必修Ⅰ中可以開展大量地理實驗,如動手制作類、模擬演示類、觀察觀測類和考察調查類地理實驗,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知識、鞏固知識。
1.實驗工具:透明的玻璃瓶、冰塊、一張白紙、墨水、清水。
2.實驗步驟:(1)在玻璃瓶中放滿清水(用水面代替海平面)在清水中滴入幾滴墨水,在玻璃瓶下墊上一張白紙。(2)將冰塊放入裝有藍色墨水的玻璃瓶中,耐心等待。(3)等待冰塊融化,觀察白紙發(fā)生的變化。
3.實驗數據:
實驗前后對比前 后瓶高25cm 25cm瓶中液固體高度22cm 25cm+溢出瓶的水
4.實驗結論:(1)墊在玻璃瓶下的白紙濕了,溫室效應會導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脹,海平面上升。(2)引發(fā)關于溫室效應的思考,應當采取措施防治溫室效應。
1.實驗材料:透明玻璃箱、紙杯、透明碗2個、塑料膜、干沙土、植物、斜坡、木塊、石塊、冷水、熱水。
2.實驗步驟:(1)在透明玻璃箱中的一側放置透明碗,裝入熱水,模擬海洋。(2)在透明玻璃箱中另一側放置透明碗,裝入干沙土,模擬陸地。(3)將斜坡放在玻璃箱的下方,使之傾斜,使蒸發(fā)出的水汽順斜坡流下,模擬水汽輸送。(4)用塑料膜將容器封閉,觀察箱頂及沙土的情況。
3.實驗結論:(1)由裝熱水的容器中的水汽蒸發(fā)發(fā)現(xiàn)海洋上的水汽蒸發(fā)。經過塑料膜上模擬的水汽輸送,到陸地上凝結成水珠模擬降水,降水后形成地表徑流。(2)海陸間循環(huán)過程中有蒸發(fā)、大氣水分輸送、地表徑流等環(huán)節(jié)組成。(3)海陸間水循環(huán)影響著陸地上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如:塑造地表形態(tài)、不斷補充陸地水資源等。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制作教具的同時,鼓勵學生制作學具,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