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西縣城關第一小學 魏妍
根據大量的教學經驗發(fā)現,很多小學生都沒有足夠的自我認知能力和分辨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走向極端,所以在傳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正確德育觀念的培養(yǎng)。而《論語·學而》中“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庇纱丝梢?,《論語》倡導的是“君子”的人格。一個人只有具備優(yōu)秀的品德,重視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才會有威信,才會結交可靠的朋友,即便是有了錯誤,只要及時糾正、持有謙卑之心,也能夠做到以德服人。這樣的思想正是小學德育的思想。
將《論語》中“文”和“禮”融入小學德育中,強調的是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內在修養(yǎng),又要使學生具備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樹立謙遜不驕的為人處世態(tài)度?!墩撜Z·為政》中提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倡導的也是人如果沒有信用,也將無法在社會中立足。應用到現代思想中,就是無論是身處社會,還是學校,誠信都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由此可見,《論語》中的“文”和“禮”符合當今時代的小學德育要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以及價值觀念;讓學生通過自我反省從而能不斷成長和發(fā)展;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要想在當今社會中獲得發(fā)展,就必須具備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
小學德育的教學動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知、情、意、行,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行為和是非、善惡判斷的方法;擁有調節(jié)自身品德行為的意識與動力,具備理智戰(zhàn)勝欲望的意念,進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而《論語·憲問》中提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具備仁德品質的人,一定有足夠的勇氣,而有勇氣的人不一定具備仁德品質。由此可見,《論語》倡導的是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與人生修養(yǎng),都要具備一定的仁德品質。而這正是小學德育的教學目標。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德育不能間斷,只有不斷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不斷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變化,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激發(fā)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不斷、循序漸進、反復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才能夠保證德育質量。
要想保證小學德育質量,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首先,要遵循德智一體的教育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評價一名學生綜合素質好壞的標準并不是學習成績,道德修養(yǎng)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標準之一,所以教師要在實際的德育過程中努力發(fā)現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學校各項活動的積極性,將德育與智育融為一體。其次,要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則。即提倡將書本上的理論與實際生活中的實踐結合起來,通過體驗式教學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感悟。因為個體差異的影響,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階段都不同,我們無法使用統(tǒng)一的標準對學生進行約束,所以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及啟發(fā),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論語》中的“文”和“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德育觀念,《論語》強調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fā)展,所以《論語》在小學德育中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所以,我們要遵循德智一體、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則,將《論語》積極應用到德育中,從而有效提升小學德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