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梅山高級中學 章 艷
近幾年上海高考作文題“論”的色彩比較強,從2016年開始,更是舍棄了前幾年二元對立的關系型命題形式,轉而讓學生對現(xiàn)象進行評析和思考。2016年上海卷作文題,要求學生對“評價他人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2017年上海卷作文題,要求學生思考“預測”;2018年,要求學生認識“被需要”的心態(tài)??v觀上海高考作文近三年的命題,都比較貼近生活,注重引導學生關注自我、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符合近年上海語文教學的方向——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發(fā)表意見。這種命題,跳出了二元對立的范式,避免學生套用對立統(tǒng)一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做更多元化的思考,從而開辟更為廣闊的思辨空間。從高考命題者的意圖看,需要考生會思考、有思想,這固然是這個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但是學生的思想見識不是一夜之間能提高的,需要長期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
筆者在日常作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模式較為單一,思辨能力受個體思維局限,思路打不開,導致作文立意格局小、境界低。針對這種現(xiàn)象,筆者運用黑格爾的辯證法“否定之否定”的原理,設計了這堂作文多元思維訓練課,通過訓練學生不斷地問與答,與自己進行多元對話,從而不斷突破個體的思維局限。當然,每一次否定,不是簡單推翻之前的結論,而是在保留原有結論合理性的基礎上,不斷補充、修正、深化自己的思考。由“肯定”到“否定之否定”再到“重新肯定”的邏輯循環(huán),完成思維的發(fā)展。
這堂作文思維訓練課的話題靈感來自于一檔辯論類娛樂節(jié)目《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舉報同學作弊,同學被學校開除,我錯了嗎?這個論題讓筆者想到了2015年新課標全國卷的材料作文“舉報父親開車打手機”,兩個話題都涉及了“舉報”,情況卻不相同。
因此,我確立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1.能用簡潔的語言清晰闡釋自己的觀點和理由。2.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交流,回顧反思,培養(yǎng)學生嚴肅的思考態(tài)度、嚴謹?shù)乃季S習慣。3.樹立公平公正的價值觀,理解尊重他人的選擇。
按照設想,我計劃用作文連堂課完成教學,共計兩個課時。教學有兩個層次,先引導學生思考回答面對“舉報同學作弊,同學被開除”事件的態(tài)度,再要求學生對“舉報父親開車打手機”的材料作文進行審題立意訓練。
上課前,先做一個小調查。如果你的同學作弊被你發(fā)現(xiàn),你會舉報他嗎?
1.展示思考題
過渡句:羅振宇說,所謂觀點,不過是自己當下行為的合理化解釋。剛才的問題,我們換一種問法,是否會讓你產生新的思考,有新的觀點?
小王舉報同學考試作弊,作弊同學被學校開除,你對小王的舉報行為持什么態(tài)度?請簡潔陳述你的“理由”。
2.學生一邊思考,老師展示幻燈片的文字:
熊秉元說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大小事項,事實上就是運用腦海里的“理論”來處理的過程。你看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可以大概知道他有什么“理論”支撐。
請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交流想法,再派代表回答。
3.老師預設的參考
從否定舉報作弊的角度思考:(1)做心安的選擇;(2)最好的幫助;(3)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4)同是考場“可憐”人,相煎何太急。
從肯定舉報作弊的角度思考:(1)維護公平正義,是維護更多人的利益;(2)堅守自己的準則;(3)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更需要有敢于舉報,維護公平正義的有擔當?shù)娜?,因為自由絕不是“由自”。
小結:追求公平公正,是應該得到褒揚的,只是我們不能打著公平公正的旗號,搞道德綁架。我們理解別人有自己的考量,因而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應對不同的事情,會有不同的理論支撐。有好的理論支撐,事情就會有好的走向。我們的認識要有思辨性,真正的思辨其實正是我們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思想是否合理,是否公允,唯有思辨,才能更多元,我們的觀點才能脫穎而出,才能更讓人信服。
1.展現(xiàn)高考題
過渡語:我們把舉報的情境變一下,你的思考又會有何變化呢?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fā)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fā)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tǒng)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2.提出要求:
(1)擬題;(2)寫出中心論點;(3)列出提綱(可以課下再完成)
3.討論交流
4.補充相關知識。該事件相關參考資料:親親相隱、當代司法的容隱權。
5.幻燈展示不同的思考角度
否定立意角度:(1)從“親親相隱”與當代司法的容隱權的角度;(2)從女兒舉報的原因角度;(3)從舉報發(fā)在官方微博上的角度。
肯定立意的角度:(1)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角度;(2)從舉報的長遠利益考慮.
6.展示幾位記者寫的高考下水作文。(找學生朗讀,并幻燈展現(xiàn)精彩段落)
1.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討論中,有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當他們表述過程受阻時,為了推進教學進度,我越俎代庖,幫學生概括提煉了,課后想想,還是應該放慢節(jié)奏,讓學生自己提煉,這樣更有利于他們表達能力的提升。有時候課堂節(jié)奏慢下來,學生才有真正的收獲。
2.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一般審題立意大概需要10分鐘,由于想推進教學進度,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太少,所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思維沒有打開,討論得不如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熱烈。
3.筆者知道,作文的思維能力不可能通過一節(jié)課提高。但是這節(jié)課給了學生思維練習的一種范式,知道了事情的情境發(fā)生變化,思考的角度也會隨之改變;知道了多問自己幾個問題,知道了對同一件事情人們會有不同的觀點,這種思考意識,有助于學生寫出更有格局,更有境界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