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羅定市羅鏡鎮(zhèn)中心小學 陳紅梅
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但當前的小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過于依賴課堂上教師的講解,課后則需要家長的監(jiān)督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如果任由他們繼續(xù)這樣發(fā)展下去,將不利于他們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探索出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懂得如何高效率地學習,營造出活力四射的課堂氛圍,指引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和目標,樹立他們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要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的內在動力,引領學生逐步地投身于各種活動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各種策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索,提高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讓他們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從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自主、自覺地獲取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比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中,指導學生熟練地朗讀課文,感受小豌豆在長葉、爬藤、開花的生長過程中,給生病的小女孩帶來無限的愉快、生機和活力,知道小女孩是在豌豆頑強生長的啟示下獲得了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清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分段朗讀文章,相互糾正讀音,各自談談閱讀后的感受。教師設置問題:“豌豆為什么想出去?它們各自的愿望是什么?第五粒豌豆有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呢?看到開花的豌豆苗,小姑娘有什么表現(xiàn)?如果是你,會怎么想呢?誰才是五粒豆中最了不起的?小女孩為什么會注視著豌豆花快樂地微笑?題目寫的是‘五粒豆’,為什么內容主要寫第五粒豆和小女孩之間的故事呢?”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促使他們在精讀的過程中尋找答案、總結文章內容。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分析和總結的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則對學生的自學效果進行點評,重點解決學生的疑惑,使學生體驗到自主獲取知識的樂趣,進一步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
小學生自主管理意識不強,周圍的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就要讓學生處在良好的氛圍中,增強他們的自律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開放性和選擇性,減少對學生的限制,讓學生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轉變傳統(tǒng)以講解為主的模式,使學生減少對教師的依賴,讓他們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例如《精衛(wèi)填?!分?,讓學生在閱讀中完成自主識字的任務,借助注釋讀懂課文,初步體會文言文語言精練的特點。教師先講述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去閱讀課文,要求他們讀準字音,注意閱讀的節(jié)奏,正確停頓,組織學生合作朗讀,把課文讀熟,營造了交流學習的氛圍,形成互幫互助的局面。之后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文章的大致內容,鼓勵其他學生補充糾正,教師則根據(jù)學生的表述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在原有理解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徹底了解文章中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故事的形式導入課堂,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積極、認真地投入閱讀中,教師則給予恰當?shù)囊龑Ш歪屢?,使學生深刻地領悟文章內容,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必要前提條件。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高效的學習技巧,并針對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方法提出改善的意見,優(yōu)化他們的學習策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比如《蟋蟀的住宅》中,指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及其修建經(jīng)過,學習文章抓住特點形象生動說明事物的寫作手法,體會蟋蟀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教材中的插圖仔細觀察蟋蟀住宅的特點,自主閱讀文章,思考:“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住宅?”培養(yǎng)學生讀與思結合的習慣,提示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交流住宅的特點,結合文中相關語句的描述進行歸納總結,同時體會文章的寫作順序。讓學生想象一下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來感悟。在學生了解文章的整體內容后,教師可以總結其中的寫作手法,指導學生進行模仿寫作練習,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這一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了他們吸收和消化知識的能力。那么在之后的閱讀和寫作中,教師便可放手讓學生應用所掌握的方法完成自主學習的任務,教師則以此為基礎展開教學,重點解決學生的疑問,使教學變得有針對性,同時肯定學生的成果,讓他們獲得成就感,進一步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信心,促使他們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要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條件,尊重他們的個性化學習行為,挖掘他們潛在的智慧,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價值,使他們想學、樂學、愛學,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名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