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qū)第一小學,遼寧 盤錦 124010)
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的的基本能力,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全過程,計算能力是學生是在認識數,表示數,比較大小的基礎之上的綜合能力體現,能考察出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獨立思考能力,嚴謹的態(tài)度。每當學生的作業(yè),考卷有計算錯誤時,家長就會說“孩子太馬虎了”其實不然,究主要原因是計算的能力不過關,當計算能力不過關時,填空,列式計算,應用題,還有筆算題失分很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降低。因此數學教師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我嘗試從以下四方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計算能力從低年級打好基礎,從小培養(yǎng)對數學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動力,是學習的基礎。課堂上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讓他們樂在其中,教會學生口算筆算和利用計算工具進行計算,掌握計算方法,達到準確、快速的目的。那就需要教師精心策劃,采用多種計算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從而提高能力,達到計算準確、快速。
方法一:游戲。游戲對二年級小朋友是最有吸引力的東西。教學10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時,我就設計了玩撲克游戲,留撲克牌里的1到10,教會學生抽牌組數,運用加、減、乘、除的方法計算。如四個同學玩分兩組,每人抽一張牌,兩個相乘看那組的結果大,大的就贏。如一組抽到7、5,另一組抽到4、9,結果是7×5=35,4×9=36,36那組機贏了。又比如巧算“24點”的游戲,內容如下:任意抽取4張牌,用加、減、乘、除(可加括號)把牌面上的數算成24。每張牌必須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為(9—8)×8×3或(9—8÷8)×3等。讓同學們利用自習課玩,老師指導,也可以讓同學們課后和同學或家長玩,把游戲運用到計算中,培養(yǎng)孩子的計算興趣。
方法二:用“手”算。二年級小朋友對有關整百、整千數的計算覺得有困難,因為進、退位計算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性之間存在矛盾,而且數比較大。因此,我在教學中,開始較多的利用撥計數器幫助學生計算。同時引導提示學生把整千、整百數進退位加減法歸結為20以內加減法即可。
方法三:用“口”算。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后,可采用多種比賽形式進行訓練,活動結束后,教師進行綜合性評價,提高學生“算”的熱情。
方法四:用“聽”算。就是聽算式想得數,把結果寫下來??茨莻€同學聽得準,算得對。然后對答案,老師評分。這個方法盡可能每節(jié)課練習五分鐘,或每天十分鐘。多種方式的訓練,調動了學生的多種器官,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同時也體現新教材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做”數學,享受數學。
每一種運算都有一定的理論依據,掌握這些理論依據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在計算教學中,我們既不能只追求算法而不講究算理,也不能只講算理而不講究算法,要在分析算理的同時適時滲透、抽象、提煉算法,有效建模,及時組織練習,引導學生逐步領悟算理的基礎上自己總結算法。掌握運算定律。如,在三年級上冊《口算乘法》的教學中,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探討計算方法——總結計算方法的基本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是學生自主尋找口算方法,經歷了口算方法多樣化到學生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優(yōu)化算法。在解決問題之后,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在交流中總結出可以省略乘數末尾的0,算完后再加上沒算的幾個0,提煉出最為實用的一種口算方法。還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新知識,構建教學知識結構的主要方式,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舊知識,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對新的認識結構的認同。比如,想加算減、口訣求商等都是學生通過知識間的聯系來進行繼續(xù)學習的。所以,教學時教師應以清晰地理論指導學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熟練掌握計算方法。
沒有良好的習慣是學生計算錯誤的重要原因。因此養(yǎng)成良好習慣很重要。良好習慣就是要學生在計算時先看、再想、后算,最后還要檢查。先看,就是要求學生要先看清題目的數字和運算符號。決不看錯題目,這是學生計算準確的前提。
再想,就是想清運算順序,就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在計算時學生很容易忘記進退位,或者把加法當成減法算。所以在確定運算順序后要認真計算。最后是檢查。學生在平常的計算中基本上都不能自覺做到這一步。所以要強調計算完以后一定要檢查,發(fā)現錯誤及時改正保證計算準確。檢查時也要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做到每題必檢。
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加強書寫格式,規(guī)范的書寫格式可以使學生的運算思路、計算方法和運算步驟更清晰,同時防止錯寫漏泄數字和運算符號。當然老師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在計算練習中學生出現的錯誤總是不斷重復的,就算老師對學生的錯誤有預見性,并想辦法把問題消滅在課堂上?;蛟阱e誤出現后,及時幫助學生對錯題進行收集與分析,及時有針對性的輔導。但學生在作業(yè)和考試中還是出現重復的錯誤。經過思考,我決定讓學生自己找錯、記錯、認錯、辯錯和改錯。例如學生在計算85-25÷5、8÷2×3時,學生運算順序不清晰,因此容易出現先加后減,先乘后除的現象。我就讓學生先把題目抄到錯題本上,算一算,再跟原來做的題目做比較,看是那里錯了。從而提高改錯的主動性和能力,只有學生自己通過對錯題的分析、改正,才能使自己更準確地掌握基礎知識,更有利于培養(yǎng)對錯誤的鑒別,辨析能力等,培養(yǎng)嚴謹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不斷總結提高計算準確性。
經過近2年的努力,我班同學在作業(yè)或檢測中,計算部分都取得良好的成績。就拿最近的第三單元檢測來說,本班學生在計算題拿滿分的達到98%。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達到高的準確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