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紅
(河池學院,廣西 河池 546300)
基金項目:河池學院2018年自治區(qū)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立項項目“河池學院在校生網絡購物現象調查研究”(201810605075)。
網絡購物是在互聯網檢索商品信息的基礎上,以電子訂單的形式購物,再由賣家郵寄發(fā)貨,最后由快遞公司進行商品配送的一種購物形式。
科技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電子商務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并逐漸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社會的生產力發(fā)展。網絡購物不斷被人們認可,進而成為一個主流,購物網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如淘寶網、天貓、京東商城、唯品會等。越來越多的人疏遠了傳統(tǒng)的商店購物方式,轉而傾向于新式的、時尚的網絡購物方式,人們可以在比價購物網中選擇性價比高的商品或者價格最低的商品。而在校大學生由于人數較多,在網民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他們的空閑時間較為充足,對于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對新興事物充滿好奇,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網購隊伍里的主力軍。
雖然網絡購物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好處,但是調查發(fā)現許多高校學生在網上搜尋商品信息之后選擇離線購買,而不是網上購買。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了在校大學生們接受和采用網絡購物?高校學生網絡購物又存在著哪些問題?該如何進行解決呢?
網絡購物畢竟是虛擬的,買家無法親自鑒別或接觸商品,只能通過圖片的展示和文字的說明等來判斷商品質量,因此網絡購物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風險。此外,網店對于商品的售后服務不完善不及時,更是給在校大學生網絡購物蒙上了一層陰影。網上購物售后服務不完善主要表現在:(1)多數的網絡購物都是異地交易,因此在對產品質量雙方有異議的時候,賣家總表現得不太積極,而買家能協調并得到處理的渠道很少。(2)產品的售后服務不及時,類似一些電子數碼產品,由于是異地購物,即使在保修期間出現問題,大部分產品也只能郵寄回店家進行修理,而修理過程卻十分漫長。
由于網上產品琳瑯滿目,價格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整個購物過程操作起來也十分方便快捷,這就容易使得一部分高校學生在進行網絡購物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他們往往容易受新奇事物的吸引,或者抵擋不住降價產品的誘惑,而購買了自己原來不需要的或者用不上的產品;也有些是圖一時之快,甚至只是虛榮心作祟,而購買了不少商品回來閑置。
高校學生們如果是去實體店逛街購物可以邀上好友同往,在逛街的過程中增進老朋友的感情,或者結交新朋友。在繁忙的學習之余,逛街是與人交往的一個良好機會,而網購則通常都是一個人獨自在計算機前上網瀏覽、選擇,與外界接觸較少,無法與他人產生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大學生消費者的社交需求。
網絡交易與面對面交易不同,面對面交易即買賣雙方錢貨兩訖,交易就成功了。而網上交易需要出示買家的信用卡、銀聯卡等相關比較保密性的私人資料,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這就增加了買家個人信息有可能被竊取的風險。在校大學生們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受到一些不法商家通過利用網絡上的漏洞來進行詐騙,從而在經濟上受到了損失。
網站對于賣家的監(jiān)管十分有限,導致經常有冒牌產品、偽劣產品流于網絡,這使得不少在校大學生網購時上當受騙。而在發(fā)現自己受騙時,可以進行維權的渠道又十分有限。不得不重視的一點是,出于對個人資料信息會被泄漏、或者銀行賬號被盜的擔心,使得在校大學生即使是實施了網絡購物行為,仍然會傾向于選擇貨到付款的支付方式,對他們而言,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tǒng)交易方式最為放心。
網絡購物的興起也悄然帶動了另一個產業(yè)的崛起,那就是物流快遞公司。網絡購物多數為異地購物,買方和賣方都不在同一個地方,他們之間的交易需要通過中間環(huán)節(jié)即物流公司來完成,而物流公司在期間起到了一個紐帶的作用。由此可見,物流在整個網絡購物過程中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但是,物流公司對于自身管理不足的漏洞卻不斷地呈現出來:貨物的丟失、損壞、送貨不及時以及員工態(tài)度惡劣等等,這也是不少有網購經歷的在校大學生們所經常抱怨的。
據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網民網絡購物信任水平偏低,僅有30%左右的網民認為網絡購物是安全的,只有不到四成的網民愿意在網絡上填寫真實信息。可以說,雖然目前中國互聯網交易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較低的網絡交易信任度己經成為商務類應用發(fā)展的障礙之一。
構建網絡購物的安全體系主要包括:安全可靠的通訊網絡、有效防護連接在網絡上的信息系統(tǒng)、有效防止個人信息被別人竊取、培訓網站相關人員,使其了解如何防護信息系統(tǒng)和資料的安全。應盡快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來規(guī)范網上的交易活動。
高校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順應形勢需要,加強對在校大學生正確網絡消費觀的引導。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開設網絡消費安全與電子商務基本理論講座,舉行網絡消費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幫助在校大學生提高對信息和網上商品的鑒別能力。同時,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營造高雅、健康、富有時代氣息、努力向上的校園網絡消費氛圍,引導在校大學生多食“文化精品”,拒吃“文化糟粕”,在無形中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觀,幫助在校大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消費。另外, 高校也應開設相關的選修課程,吸引更多的大學生來主動學習此類知識,提高辨別的能力。
面對日新月異、形式多樣的網絡購物浪潮,在校大學生首先應明確自身的任務方向,保持頭腦的清醒,主動學習網絡方面的知識,提高辨別能力,尤其是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制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網絡信息的誘惑。同時,自身也應樹立“科學、合理、適度”的消費理念,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尤其是在網絡消費中要做到理性消費,科學把握在學習性消費、實用性消費、娛樂性消費中資金的投入比例,提高發(fā)展性資料消費,適度進行娛樂性消費。要學會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還要在消費過程中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提高社會責任感,做到綠色、健康、理性消費,這不僅能保證自身的利益,同時也是為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提供適合的土壤。
高校學生在進行網絡購物時,首先應該學會如何辨別商家的信譽等級。目前,許多網站都提供了對于商家的信用評價體系。在校大學生在進行購物時可以選擇信譽級別比較高的,以往交易買家評價高的商家進行交易,以減少網購帶來的風險。其次,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高校學生在進行購物前,應多去幾家信譽好的商家進行貨比家,選擇價格更優(yōu),質量更好的商家進行交易。
網上同類產品十分豐富,高校學生在網購前最好事先做一下產品調研,哪個是質量最好的、最適合自己的,要做到心中有數。學會貨比三家,多看幾家店,多做比較。
目前大部分網站提供的支付方式有以下兒種:第三方付款、貨到付款、銀行電匯、郵政匯款、手機支付、網上銀行付款等。而第三方支付是很好的支付方式,有利于雙方,特別是在校大學生網上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比如淘寶的支付寶,拍拍的財付通,易趣的安付通等。
高校學生由于一直生活在校園內,他們的經濟來源除了父母所給之外,其他的幾乎很少,網絡購物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大部分都會選擇價格低廉的產品。商家可針對在校大學生這個消費群體制定出一套新的營銷政策,比如買一送一和送贈品之類的活動,這樣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高校學生進行網購。
商家的物流速度和服務態(tài)度是影響在校大學生網購的重要指標。而今愈來愈多的大學生在網上購物,他們的購物頻率越來越頻繁,縱觀整個校園可以看到每天物流公司來派件的車隊非常多。在這種狀態(tài)下,難免會出現派送不及時、錯簽、漏簽及丟件等現象。所以要擬定出一套物流配送方案,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同時要及時跟高校學生進行溝通,保證貨物能安全有效的投遞到他們手中,提高在校大學生對網上購物的信任感。
總之, 為解決在校大學生網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不僅需要社會、學校、商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來引導,更需要大學生自身主動學習,主動掌握網絡相關的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分辨能力,培養(yǎng)適合自己的網絡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