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保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qū)興隆鄉(xiāng)第二初級中學,河南 開封 475100)
建設高度法治化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是我國21世紀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對于公民素質的培養(yǎng)以及初現(xiàn)成果,但是在教育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卻顯得有些薄弱。青少年在初中階段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對這一時期的青少年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能夠讓青少年早早地形成較高的道德素養(yǎng)以及具備基本的法律意識。文章以實際教學為例,研究了將思想道德法治教育靈活融入教學中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教學中充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并樹立起法制觀念。
道德與法治教育應該在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中進行,并且應該脫離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以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才可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傳統(tǒng)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的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理論概念傳輸,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教學活動無法深入發(fā)展。在新課程改革的領導下,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獲得了新的創(chuàng)新思路,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多樣化的法治教學活動,并且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實現(xiàn)高尚道德觀念的樹立,從而彰顯出素質教育最大價值。例如,課程教學開始前,教師根據(jù)新課標要求設定教學計劃,在課堂中開展法制對話專題節(jié)目,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社會法制事件的分析與討論,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念的驗證,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發(fā)展目標。這種方式能夠突出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
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時,應將分散的學生個體組成小組的形式進行管理,避免出現(xiàn)沒有顧及到的學生,出現(xiàn)被遺忘的“角落”。例如,在進行“人生自強少年始”課程學習時,該課程主要有三個部分,揚起自信的風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走向自強之路,自強不息是學生應該具有的重要品質,教師應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通過對課程的講解,教師設計問題,如你對自信的理解、如何才能使自己自信、自己的事情為什么要自己做,如何走向自強之路等。設定問題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一過程中應鼓勵多個答案的產生,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開闊,小組討論完成后,教師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這一過程的討論中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也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興趣,是法治道德教育達到了教育效果。
良好的課程導入方式只是教學成功的一個基礎,教學主體內容才是課程教學的一個更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也就是深入剖析教材,合理規(guī)劃設計教學內容,進而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選擇與教學想貼切的生活片段,把教學情境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勢必能夠讓學生產生熟悉感,進而融入到情景之中,高效的學習和掌握知識。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網(wǎng)絡交往新時空》課程教學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網(wǎng)友交流”為主題的視頻片段,讓學生產生共鳴,此時教師提出幾個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能夠打開自己“話匣子”,暢所欲言,這使得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有效地學習了本節(jié)課內容。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依據(jù)教學內容挑選比較合理的案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指導的地位,只有合適的案例才有助于完成教學目標。案例的選擇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還要注意課外的搜集,并把它們進行一定的修改潤色,甚至是自己直接編寫案例都可以,只要有助于達到教學目標,并不會計較其是否真實,任何的例子都能拿來運用,教師要注意運用課本里優(yōu)秀的案例。比如學習“教師伴我成長”這節(jié)內容,就包含著這樣一個案例:“在上課時,教師在前面正在用心地講課,然而身為班干部的小徐卻不停的和周圍其他學生偷偷地說話,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其他同學的聽課,這時教師就罰小徐同學站著聽課,然而他卻沒有那么去做,雙方的氣氛變得非常緊張”。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推測下案例中的教師會怎么做以及揣摩下小徐的內心。最后,教師就可以與學生深入溝通,教師要以學生的觀點去思考和處理問題,從而有效地改善師生關系。
單純依靠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不但枯燥無味,而且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在課外的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意義,這才是道德法治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開展一些關于青少年道德法治相關的講座,在講座中通過真實的案例中,讓同學明白在法治的社會中,做一個道德高尚、遵紀守法的公民是每一個人的基本素養(yǎng),進而從內心深處認同道德于社會、法治于社會起到的重要意義。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法律庭審場景,在課外讓學生組成小組調查資料,在課堂上進行模擬庭審的場景,在實踐演練中讓學生從內心感受法律的嚴肅性,明白法律既限制又保護著每一個公民,讓學生能主動去做一個遵紀守法并且能夠做到懂法用法的人。
總之,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道德與法治的課堂當中,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德育目標與學科理論有機結合,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素質型人才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的將小組合作學習理論同本學科特色相融合,以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時代性為出發(fā)點,設置探究內容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小組的合理分工、團結協(xié)作與教師的引導、促進有效結合,以此實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有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