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靜
(河北省順平縣蒲上鄉(xiāng)伍郎小學,河北 順平縣 072250)
只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才能達到增效減負的目的。這不但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更要求教師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提升教學的質量實現教學目標。小學是孩子們接觸學習新鮮事物的最佳時期,這個時候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此時也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最好時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時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能力和閱讀習慣各不相同,所以需要老師正確的指引和幫助。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掌握到正確而高效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閱讀的水平和理解的能力。
口語的教學方式是培養(yǎng)一個小學生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利用口語進行教學也能達到增效減負的預期效果。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語感之前,一定要先讓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習一切的基礎。語文可以說是對漢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課程,而良好的語感能讓學習語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除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之外,更要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對語感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較好的語言感知能力,才能學會表達交流,才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同時這也是在積累各種不同的語言素材,有利于語文課程的學習。
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是學習的一個難點。但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對學生具有啟蒙的作用,而寫作正好教會了他們如何運用平時在課堂上學到的以及生活中積累的知識。所以,老師在課堂中要不斷地培養(yǎng)和發(fā)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不過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需要老師正確地對待以及耐心地引導。學生在寫作中掌握的良好表達交流能力,也正是檢驗他們學會運用所學內容的重要方式。此外,寫作也可以說是師生之間交流的橋梁,通過寫作,學生可以表達自己,而老師則能借此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想法。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學習比較散漫被動而需要他們掌握的基礎知識又比較繁雜。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學生才會認真聽講,然而這也導致了老師成為了課堂的權威和主體。對于學生的評價,老師往往是根據學生課后完成作業(yè)的情況來給分的。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在一定程度會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壓力,最終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
所以,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課堂結構進行優(yōu)化。只有教師能夠合理地安排課堂的教學內容,學生認真聽講,才能讓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得到提升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是一個老師應盡的義務。教師可以在班級里帶動一種學習語文的風氣,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讓他們在課堂上自覺跟隨老師的教學進度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
除此之外,對于教師來說,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老師的飽滿熱情會帶動學生的積極性,這能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而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是活躍課堂氛圍的關鍵。
教師需要知道的是,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關鍵不在于給他們灌輸多少的知識內容,而是應該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小學是可塑造性最強的一個階段,許多影響一生的習慣都在這個階段養(yǎng)成。如果此時老師只是一味地給他們增加學習的壓力和負擔,那么就會使他們對學習失去原有的興趣和熱情。所以在這階段老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言。
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引導他們向良好的方向發(fā)展。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比較跳躍,很多時候喜歡在課堂上不舉手就發(fā)言。對此教師不應該進行批評,因為這不但會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還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每個學生得特點和長處,根據他們的不同情況進行差異化的教學。真正做到學習不只是為了考試,更是要提升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質量也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的學習壓力較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已經無法達到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增效減負的教學方式去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成績和能力上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