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劉悅
[摘? ? ? ? ? ?要]? 以二十四式太極拳對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影響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大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進行測試和對比,分析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指標變化,對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高校更好地開展太極拳項目提供理論參考。
[關? ? 鍵? ?詞]? 二十四式太極拳;大學生;體質健康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032-02
2016年5月份印發(fā)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發(fā)辦[2016]27號)文件提出:強化學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目前,提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一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但大學生的體質水平近年來一直顯示下滑趨勢。針對大學生的體質現(xiàn)狀,國家各部門和高校等都在積極探索新方法、新手段。中國傳統(tǒng)運動療法具有安全、效果持久、簡單等特點,常見的傳統(tǒng)運動項目包括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1]。測評太極拳對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影響,將為傳統(tǒng)運動療法對體質健康的影響提供客觀依據(jù)。
一、研究對象
以菏澤醫(yī)學??茖W校2018級中醫(yī)康復專業(yè)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80人、女生130人。入學時、第一學年末分別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具體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肺活量、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立定跳遠和坐位體前屈。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查閱《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第三次國民體質監(jiān)測報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文件,通過圖書館和中國知網(wǎng)等學術期刊網(wǎng)站檢索相關文獻,基本掌握了相關研究的現(xiàn)狀,為本課題的開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jù)。
(二)訪談法
在不同階段分別對資深專家、教師、學生進行不同主題的訪談,收集資料和反饋意見。
(三)測試法
專業(yè)技能測試:由三位教師同時對學生進行逐個評分;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體質測試,其中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1000米(男)、800米(女)。
(四)實驗法
選用二十四式太極拳作為主要練習內容。課堂干預時間共計16個教學周,運動頻度為每周一節(jié)太極拳公共課,兩節(jié)太極拳選修課。課外干預主要以體育社團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貫穿整個學年,學生在校期間活動頻度為每周二至三次。每次運動時間約30分鐘以上,運動強度控制在70%,學生的心率控制在120~140次/min。本組學生除正常參加公共體育課外未進行其他體育項目訓練。練習前的體質測試成績?yōu)閷W生入學時的體質健康狀況,學年末的體質測試成績?yōu)榻?jīng)太極拳項目干預后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五)邏輯歸納法
對所獲取的數(shù)據(jù)和統(tǒng)計結果及訪談意見進行整理,運用演繹與歸納方法,得出結論。
三、結果與分析
(一)身體形態(tài)指標
身體形態(tài)是指器官的外形結構以及人體體格及體型,是對人體概括性特征的總體描述[2]。身高標準體重是身高與體重的比例應歸屬在正常的范圍內。通過對身高與體重反映出的比例關系,來體現(xiàn)人體的圍度、寬度、厚度和密度[3]。
經(jīng)過16個教學周太極拳的學習,身體形態(tài)方面(表1)身高、體重有相應的變動,男、女生克托萊指數(shù)由341.23±29.12、312.10±34.14變動為343.25±30.14、312.12±32.16,經(jīng)過T檢驗p>0.05,均無顯著差異。說明大學生在校期間仍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經(jīng)過一學年的學習和體育鍛煉,體重受飲食、遺傳等方面的影響,有一定的變化,但處于正常范圍內,說明練習一學年的太極拳對大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影響不明顯。
(二)身體機能指標
心肺功能與大學生的體質較為密切,它是較好的動態(tài)指標。心肺功能具有較大的潛力性,它會隨著負荷的不斷增大而釋放。肺活量指標是反映人體肺的基本容量,同時也是反映肺通氣的速度以及呼吸道的通暢程度。
由表2可以看出,大學生經(jīng)過一學年的練習后,肺活量水平均在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正常范圍內。從結果來看,男、女生的肺活量指數(shù)改變均有顯著性(p<0.05)。說明練習太極拳可以提升大學生的肺活量指標。
適量的有氧耐力運動可以提高機體的耐力以及肺活量水平。太極拳運動以動作和呼吸相協(xié)調配合,動作輕柔緩慢,對機體的呼吸系統(tǒng)起一定的促進作用。太極拳運動的呼吸方式大多采用“腹式呼吸”,通過膈肌的升降擴大或縮小肺部容積,使胸廓的空間得到牽引,從而提高肺活量的作用,同時對機體的內臟起相應的保健作用[4]。
(三)身體素質指標
身體素質是指在運動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速度、力量、柔韌、平衡等機能能力的總稱。
1.二十四式太極拳項目對大學生耐力素質的影響
耐力跑包括女子800米跑和男子1000米跑,是目前評價身體耐力素質水平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可間接反映大學生的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水平。
表3可以看出,男生1000米跑在練習太極拳前后數(shù)值分別是234±25、211±20,女生800米跑在練習太極拳前后數(shù)值分別是243±20、224±15,經(jīng)過T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練習太極拳對大學生有氧耐力水平有間接的提高作用。
太極拳之所以強調“含胸拔背”,說明該項目可增大胸腔容積量,提高肺換氣的能力,改善心臟供血功能。在練習過程中,運動強度要控制心率的120~140次/分,練習時間約30~60分鐘,經(jīng)過長期太極拳的練習使身體素質產(chǎn)生相應的生理變化。
2.二十四式太極拳項目對大學生柔韌素質的影響
坐位體前屈主要反映人體部分關節(jié)、肌肉的柔韌性程度等。柔韌性素質能力較差說明相應的關節(jié)和肌肉缺乏鍛煉。坐位體前屈可以測量大學生下肢肌群和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水平。
表4可以看出,男生坐位體前屈在練習太極拳前后數(shù)值分別是11.62±4.43、13.74±5.23,女生坐位體前屈在練習太極拳前后數(shù)值分別是13.46±4.30、14.52±5.45,經(jīng)過T檢驗,p<0.05,顯示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練習太極拳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柔韌素質水平。
太極拳是一項全身肌肉共同參與的運動,練習過程中不斷拉長肌纖維,加強骨骼的血液供能和代謝作用。其次,太極拳主張以腰帶肘,舒展肌肉和韌帶,提高關節(jié)的靈活性,加大背部肌肉的伸展幅度[5]。所以,長期堅持太極拳練習有利于提高柔韌素質。
3.二十四式太極拳項目對大學生力量素質的影響
立定跳遠主要體現(xiàn)人體下肢力量的爆發(fā)力。爆發(fā)力是以腿部的力量為基礎,對下肢肌肉群進行評價,反映肌肉的速度和耐力情況。
練習太極拳講究內外兼修,動作協(xié)調舒緩、身體重心降低、運動時間較長,有助于提高腿部的力量和耐力素質。表5可以看出,男生立定跳遠在練習太極拳前后數(shù)值分別是2.12±0.21、2.23±0.42,女生立定跳遠在練習太極拳前后數(shù)值分別是1.62±0.23、1.67±0.25,經(jīng)過T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說明練習太極拳對大學生的力量素質影響不明顯。二十四式太極拳套路中無跳躍的動作,雖然要求在行拳過程中保持坐胯屈膝的形體狀態(tài),對腿部肌肉有一定的鍛煉價值,但這種運動方式對腿部爆發(fā)力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經(jīng)過一學年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學習與鍛煉,對菏澤醫(yī)學??茖W校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影響:(1)身體形態(tài)指標和力量素質指標無顯著性差異;(2)身體機能指標、耐力素質指標、柔韌素質指標有顯著性提高。
(二)建議
研究顯示,二十四式太極拳運動可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長期堅持太極拳練習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建議高校繼續(xù)加強太極拳運動的推廣,尤其在練習上要不斷強調動作的規(guī)范性,制定合適的練習時間,同時要加大融入思政元素,讓大學生在思想上重視,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太極拳項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為終身體育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唐偉.24式太極拳對大學生體質測試指標的影響研究[J].運動,2013,8(10):49-51.
[2]李詩妍.太極拳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J].運動,2015,8(5):46-65.
[3]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鍛煉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5-18.
[4]王學臣,陳生偉.傳統(tǒng)楊氏太極拳對大學生心肺功能指標影響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7(25):41-43.
[5]陳玉容,楊小東.太極拳練習對醫(yī)學院學生體質的影響研究[J].武術研究,2018,11(3):54-57.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