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敏
合唱的和聲豐滿,音域寬廣,音色豐富,可以說是聲樂表演中極具特色的一種演唱形式。我校處于城鄉(xiāng)接合部,學生有來自城市的,也有來自鄉(xiāng)村的,小學音樂基礎水平不一,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合唱教學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同時促進班級和諧發(fā)展,我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xiàn)目標。
七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是音樂劇《音樂之聲》的選段,學生雖已了解劇情,但只停留在文字上的想象認識層面,缺乏對電影中音樂的感性認識。
為此,我組織學生觀看美國經典影片《音樂之聲》。貫穿電影始終的各種風格的優(yōu)美歌曲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特別是當特拉普艦長受孩子們和瑪利亞的請求開始演唱《雪絨花》這首歌時,平常嚴肅、不茍言笑甚至冷漠的特拉普艦長,變成了一個溫情、敏感的人,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最后,不愿意背叛深愛的祖國和人民的特拉普艦長決定帶領全家逃出奧地利。臨別之際,他唱了這首歌,唱到一半時,他就哽咽得唱不下去,瑪利亞接著唱了下去。他們全家也一起唱了起來,而且?guī)尤珗鋈顺饋恚淌依锏膶W生也唱了起來。
這時候,我說“我們也組成這樣一個合唱團吧”,得到學生的熱烈響應,于是一拍即合,當場成立了班級合唱團。我告訴學生:“合唱需要全體隊員聲音高度統(tǒng)一和諧,大家是一個整體,只有團結合作、默契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演唱,大家有信心做到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得無比堅定。
接下來,我首先對學生進行聲部劃分,按照學生的音域特點分成高聲部和低聲部;然后每個聲部里又分成幾個小組,各聲部小組都包含接受能力快、中、慢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有利于各小組合作幫扶接受能力慢的隊員,接受能力快的學生可以幫扶同組里有困難的隊友,讓大家明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此思想引導下,學生更多關注的是團隊合作性,“自私主義、利己主義”思想逐漸得到修正,深層的集體榮譽感被充分調動出來。每次合唱排練時,在部分學生出現(xiàn)唱錯音或其他錯誤后,其他學生的第一反應不再是指責、嘲諷和譏笑,而是如何幫助其提高,以提升團隊整體的音樂表現(xiàn)效果,這是合唱教學的根本價值所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合唱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讓學生從合唱藝術中感受合唱所帶來的美。
在合唱教學中,我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針對歌唱、游戲、律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從最簡單的訓練開始,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他們合唱的愿望。
在一次音樂課上,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對比教學的方法,先讓學生分別聆聽獨唱版和合唱版的歌曲《茉莉花》,感受合唱中的和聲美,然后請學生來體驗,分四個聲部排練,根據漸強、漸弱和停止等手勢的提示,進行最簡單的合唱練習。
剛起唱時,各聲部聲音都很強,誰也不讓誰,聽到一組音量增強,其他組都會相繼趕超,完全不顧自己的節(jié)奏和音量。他們不明白合唱時所有成員是一個整體,應該團結協(xié)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唱完我問學生們:“你們是在吵架還是在唱歌?”有的學生忍不住笑了,可見學生也明白了問題所在。這時我因勢利導,告訴他們:“合唱要學會傾聽隊友的聲音,注意其他聲部音量變化,要求各聲部和諧統(tǒng)一。”提出明確要求以后再來練唱,學生們的聲音好了許多。雖然沒有像吵架般的感覺了,但聲音還是沒有和諧感。我想這樣不行,于是找來了符合學生胃口的《雪絨花》嘗試排練,各聲部隨著指揮時而變強,時而變弱。排練結束,我看到學生臉上露出喜悅的表情,這是收獲的喜悅,看得出這時他們喜歡上了合唱,已經抓到了合唱的樂趣。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要想最大化地發(fā)揮合唱教學在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促進班級和諧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
我與其他音樂教師合作,精心挑選了一些適合合唱同時又有德育和美育作用的歌曲制成視頻文件,利用音樂課教會學生。每天下午上課前學生起立,立正站好,全校同唱一首歌,那陽光向上的歌詞,和諧優(yōu)美的旋律,回響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也永遠回響在學生的心頭,影響他們的心靈和行動。
“每周一歌”大合唱讓學生揚起了頭,挺起了胸,飽滿了精神,昂揚了斗志;合唱讓每個班級的凝聚力得到加強,合唱讓我們的校園和諧而充滿了藝術的陽光。
有了課堂訓練的基礎,有了校合唱團的示范作用,各班級的合唱團相繼成立。結合學校德育計劃安排,我們相繼開展了“五月青春放歌”“十月‘祖國在我心中’”大合唱比賽。各班爭先恐后,創(chuàng)作班歌歌詞,譜寫班歌曲譜,選取優(yōu)秀合唱曲目,積極排練?!哆h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愛我中華》《四渡赤水出奇兵》等既有難度又優(yōu)美經典的合唱歌曲響徹校園,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班級的凝聚力空前強大。
這就是我們城鄉(xiāng)接合部的藝術教育,合唱教學的藝術魅力。經過了那么多風雨和收獲之后,最讓我高興的還是學生通過合唱,學會了如何和諧相處,如何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也最終提高了他們的藝術表現(xiàn)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我們城鄉(xiāng)接合部的孩子們也能唱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這些嘗試讓我明白,一名音樂教師如果能夠結合學校所處環(huán)境,根據學生的具體音樂素養(yǎng),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把教學內容與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增進團結合作的意識結合起來,不斷開發(fā)教學資源,就能夠讓每一名學生在凝聚著濃厚的人文精神、閃爍著人類智慧的音樂中得到心靈的陶冶,從而更好地完成音樂課程在學校學科教育中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