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芳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二甲中學)
統(tǒng)編新教材的閱讀體系是從教讀到自讀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體系。教師要想方設法扭轉長期以來語文課堂上普遍存在的“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假閱讀”現(xiàn)象,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改進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努力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課,實現(xiàn)“真閱讀”。
以統(tǒng)編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為例,整冊書一共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明確的閱讀要求。如第一單元:朗讀,入情入境、品讀寫景文。具體操作:1.把握重音、停連,感受漢語音韻之美;2.把握語氣、節(jié)奏和情感基調,體會作者情感。
朱自清《背影》就是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從朗讀技能和閱讀策略兩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濃濃春天氣息里感受優(yōu)美的音韻,體會語言大師的文字魅力。第二單元還是朗讀,需要揣摩情感,體會多重意蘊,這在第一單元的基礎上稍微提高了要求。第三、四、五單元則是默讀。從第三單元的一氣呵成、整體把握文章大意,到第四單元的圈點勾畫、理清思路,再到第五單元把握中心、學做摘錄,步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到了最后一個單元的教學,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快速閱讀,激活了學生想象的翅膀,可以自由朗讀。
統(tǒng)編新教材在一個單元里除了幾篇教讀課文之外,還精心安排了一篇自讀課文,目的就是在幾篇教讀課文示范的基礎上,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懂課文。學生先自讀、自學,完成應該完成的任務;遇到疑問,記錄下來,然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如果小組內不能自行解決,就全班繼續(xù)討論。如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話題是“四季美景”,在完成了《春》《濟南的冬天》教讀之后,教師就讓學生自讀劉湛秋的《雨的四季》,結合前兩篇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從寫作內容的感知到文章結構的把握,再到語言的賞析,活學活用。教師可以給一個示范,比如:“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菟坪跸駨吞K的蚯蚓一樣翻動,發(fā)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呼吸變得暢快,空氣里像有無數(shù)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唇?!边@段文字從視覺、聽覺和嗅覺的角度描寫雨后的世界,牽動著美妙的聯(lián)想和想象,帶給我們全方位的感受。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精彩的句子,請學生找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統(tǒng)編新教材七(上)第六單元是一組富有想象的作品,有童話、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如女媧造人的故事家喻戶曉,學生已經很熟悉,對照《風俗通》里的記載,學生需要看看課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內容,哪里是作者的想象;學生還需要看看課文哪里做了刪減,為何要做這樣的處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同一內容不同寫法的比較,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學生就會爭相去讀《風俗通》,通過對比閱讀,很快找到了不同,就會有成就感,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后面的《寓言四則》,先讓學生回顧性閱讀,進行自我閱讀展示。筆者認為寓意的把握反倒是次要的,教師要讓學生去找找寓言故事的特點。然后讓他們去思考中國的寓言故事和外國的寓言有什么異同,這就是比較閱讀。最后可以讓學生任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寓言,創(chuàng)新設計故事情節(jié),深化內涵,賦予其新的寓意,改寫成一篇新的寓言。在閱讀名著《西游記》的時候,也可以進行這樣的比較閱讀。比較閱讀不僅僅是書內的比較,還可以進行國內外神話作品的橫向比較。如《西游記》與《格列佛游記》,同樣是故事情節(jié)曲折離奇、想象奇妙的游記佳作,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這樣就巧妙地將學生由課堂內引導到課外的閱讀。
筆者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基礎上,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出發(fā)點,通過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方式、規(guī)模、氛圍,借助統(tǒng)編新教材科學的“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用全新的閱讀教學理念武裝自己,帶領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