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莉 吳永君
(作者單位:①江蘇省宜興外國語學校;②江蘇省宜興市教師發(fā)展中心)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是情境性的,它要受到活動、情境以及文化的影響,并且與它們不可分離。如果把學習知識的過程比作制作衣服的過程,那么學習者必須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去紡線、織布進而把布裁剪成某一款式的衣服,而不是由教師把已做好的整件衣服交給學生。只有通過真正的活動,學習者才能編織自己的知識之服。
基于此,筆者認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預設中必須設計符合學情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從當下的初中語文課堂來看,大多數(shù)教師已經(jīng)非常注重課堂活動,設計了一系列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活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在具體操作上,仍存在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在預設活動時,要有以下方面考慮。
江蘇省宜興外國語學校教師徐霞在執(zhí)教七年級說明文《國寶——大熊貓》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閱讀文章的第九到第十四小節(jié),然后教師設計搶答題讓學生搶答。學生在認真閱讀文本后,教師給出搶答題“根據(jù)文本內容判斷正誤,如果是錯誤的,請用自己的語言說明錯誤的理由”。
起初,筆者認為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僅僅是讓學生熟悉一下文本,但是,接下來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讓筆者明白徐老師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其實是很有實效的。以搶答的形式來展開活動,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判斷,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文章說明了大熊貓的哪幾個方面”作下了鋪墊。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設計活動必須注重以下兩個方面:
1.設計活動是為了學生的學。
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最終指向是學生。教師設計活動不是為了讓自己教得順利,而是便于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設計活動必須立足學情。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基礎、能力等情況,那么這樣的活動勢必是低效乃至無效的。
2.設計活動是為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往往是語文教師在預設活動時要注重思考的一個維度。教師如果盲目預設活動,那么學生課堂學習的過程將無法體現(xiàn)。如果教師以講為主或一言堂,其實質就是對過程與方法缺乏思考。
在預設活動時,教師心中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在課堂實踐的時候,緊緊圍繞目標展開,讓學生真正在活動中受益。
宜興市教學能手劉華在教授《父母的心》一課時,另辟蹊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并且緊扣文本,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達成“少教多學”的高效課堂。她設計的活動以及課堂流程是這樣的:
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1:課文講的是一對窮夫婦將自己的孩子送給一個有錢人以后,又后悔了,并將孩子要回來的事。
(教師讓學生點評。)
生2:他只講了故事的大概意思,過程講得不完整。
師:那同學們想不想清晰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呢?老師教大家一個法寶——畫知識線,就是以線為軸,將每部分內容進行梳理。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板書,然后對照知識線再來講述這個故事。)
師:同學們通過畫知識線,能夠做到條理清晰、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那么我們只要掌握這個方法,碰到其他小說也可以舉一反三了。當然,這只是第一個學習目標,接下來,老師提出第二個學習目標,要求你們做到具體生動地講述一個故事,要將故事中的細節(jié)講清楚,重點關注描寫人物細節(jié)的句子。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圈畫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描寫等關鍵詞,畫出知識樹。)
師:學到這兒,同學們能否小結一下剛才的收獲?
生3:要想具體、清晰、生動地講述一個故事,就要講清楚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尤其要講清楚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生4:要想具體生動地講好故事,需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描寫。
……
劉老師目前在宜興實驗中學任教,這次送教下鄉(xiāng),授課對象是一所農村中學的孩子,學情自然與城鎮(zhèn)中學有很大差距,于是她根據(jù)農村中學的學情——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普遍較差,將這堂課定義為一堂表達交流課。她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重點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點恰恰是很多語文教師容易忽視的,他們往往整節(jié)語文課都在唱獨角戲,學生真正表達交流的機會很少,以致很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在回答教師問題時語無倫次。
劉老師在上課之初,先讓幾位學生說說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這幾位學生回答得要么太簡短,要么說不到點上,要么講了很多卻還是不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于是劉老師順勢拋出這堂課的兩個學習目標,一是能夠清晰完整地講述故事,二是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兩個目標非常明確,且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整節(jié)課始終圍繞這兩個目標展開,在教師一步步的引導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切實的訓練和提高。
為此,教師要實現(xiàn)活動預設的目標,要牢記:
1.必須有具體的目標導向。
教學活動的設計,必定是教師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而設計的,這一個問題往往又指向教師預設的某一個教學目標。也可以這樣說,為了解決某一個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師會設計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活動來實現(xiàn)。如果教師設計的活動漫無目的,那么這樣的活動意義不大,甚至會擾亂課堂秩序。所以,教師在預設教學目標時應該想一想,用什么樣的活動方式可以實現(xiàn)這一目標,讓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
2.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
課堂活動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的重難點,教師可以借助課堂活動來解決,這是因為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興致更加高昂,在活動中動手、動腦,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拓展,潛力得到挖掘,重難點就會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