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qū)白楊坡小學 易玲玲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成長課堂,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立德樹人、師生共同成長;實現變“知識課堂”為“生命課堂”。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成長課堂的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課程不斷更新和完善的教學評價;是兼顧教學過程及結果的一種新型課堂評價方式;是評價主體多元、手段多樣、目標廣泛的評價。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我們力爭做到:強化立德樹人觀念,更新育人觀、教育觀、質量觀;小組合作教學,探究式摸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以及創(chuàng)新實踐的能力等。課堂上,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
從學生的氣質、能力、興趣、性格、認知和品行出發(fā),結合各學科、結合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巧妙滲透價值觀教育,適時融入人格魅力的影響,讓學生學習熱愛國家、關愛集體、誠實守信、友善助人、自強不息、樂觀進取等為人準則,使課堂成為學生道德生活的體驗場所;成為學生人格健全和發(fā)展的基地,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學會學習、自主探究為前提,構建課堂新型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學習經驗,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自主發(fā)展機會,把學習的主動權、創(chuàng)造權還給學生,將課堂轉變?yōu)閷W生“個性發(fā)展”的課堂,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素養(yǎng)在課堂中得到發(fā)展。
以4~6人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共同合作的平臺,從學習小組的組建、分工、開展、評價、反饋五個步驟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從課堂學習活動中體會合作帶來的成功與收獲,從同伴中互相吸取優(yōu)秀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從而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增長。
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思維的訓練,營造平等自主的氛圍,教師變換新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提出解決問題過程中個人獨特的見解,在學習匯報時引導學生展開爭論,打破盲目順從、被動聽講、被動問答的沉悶局面,增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關注度,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其綜合實踐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科特點,發(fā)揮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作用,彰顯學科的育人價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以所教學科的學科本質、知識結構為基礎,探索教學目標、內容、價值及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科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培養(yǎng),讓“教學”升華為“教育”。
(1)“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在組建4或6人的學習小組時,考慮到小組間成員的水平應相對均衡搭配,保證了組內各個成員之間在各方面的差異互補,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分組時確保各小組整體水平的“勢均力敵”,讓學生處于相對公平的教學條件中,為小組開展合理的學習競爭奠定基礎。
(2)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的原則。根據各小組成員中的學識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質的不同,給組內成員編號和分工,低年級可從組建兩人學習小組開始,中高年級組建4或6人學習小組,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成不變的,可定期輪換,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每個角色所擔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和嘗試,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1)選擇合適的內容開展小組合作。教師要深鉆教材,對合作探究的問題“過篩子”,力求優(yōu)中選優(yōu),精益求精。對于一般無關緊要的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課前自主消化,更多地把文本中有價值、有爭議、學生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提煉出來深入探討,確保課堂問題的模塊化,精講多練。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直線型教學方式,不僅表達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重視關注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通過對話性形式為學生提供表達觀點的機會。
(2)合理安排小組合作時間。課堂上教師要控制講授時間,給學生充分的自己學習、交流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并把它用在課堂教學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地方,在課堂發(fā)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教師做好課堂引導者,在“試試看”“想一想”“不會可以向同伴或老師求助”等話語中,給學生營造互相傾聽、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只要教師肯給時間,肯給空間,等一等孩子們,讓他們充分與學習內容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伴對話,教師不包辦、不替代,甚至不引導,孩子們的學習就會實實在在地發(fā)生。
小組合作式學習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新鮮且有趣,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師的課堂管理難度,教學時容易出現課堂秩序混亂的情況,使得合作學習無法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間的有效交流,什么樣的課堂規(guī)則才能確保課堂上高效的交流呢?
(1)傾聽規(guī)則:傾聽是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應掌握的首要技能,也是強化學習成效的關鍵性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扮演說的角色和聽的角色,但更多時候扮演的是聽的角色。所以培養(yǎng)學生怎樣傾聽很重要。作為教師,我們可以用眼神、點頭或搖頭等體態(tài)語言給予學生回應,并能在發(fā)言學生說完之后對他們的觀點進行評價,比如,我聽懂了你的方法,你的方法很好……所以,上課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制定這樣的規(guī)則:只要有人在發(fā)言,其他人就不可以舉手,要認真傾聽對方在說什么,并且要目光追隨發(fā)言人,邊聽邊思考,不打斷別人的發(fā)言。
(2)小組交流的規(guī)則:小組交流悄悄說,有順序,人人參與。保障交流時安靜、有序,每一個成員都有均等的發(fā)言機會,強調聽比說更重要。
(3)全班分享規(guī)則: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在組長帶領下,對本組討論進行小結,匯報展示時,小組成員要積極配合發(fā)言人,發(fā)言人要有范式,強調小組意識,語言要求是:“我們小組經過討論形成以下結論……”“我們小組認為……”“以上是我們小組的觀點,請指正!”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教師應適時地介入學生的交流,進行積極的引導,對小組合作效果進行評價反饋,更大的空間留給學生。
核心素養(yǎng)是每個學生都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和基本品格,幫助他們更好適應社會發(fā)展。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現實意義就必須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落實到各項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如何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yǎng)?關鍵不是課程,也不是教材,更不是教法,而是教師,或者說課程、教材和教法,最后都取決于教師的素養(yǎng)。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轉向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我們推崇的成長課堂是實現學生生命成長的課堂,是教師職業(yè)道德與素養(yǎng)成長的課堂,是學校辦學理念和踐行辦法成長的課堂。只有教師思想的轉變,才能努力將知識型學校向育人型學??缭?。
教學中,要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完成體驗,教師必須控制講授時間,花功夫在課前,做到“真?zhèn)湔n、備真課”,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具有教學意義的知識點進行順序調整,保證知識點間的銜接,幫助學生獲取更好的學習體驗。
教學時,教師要更大限度地放手,激發(fā)學習者真正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去思考、質疑、交流。讓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不斷訓練過程中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其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應時刻警醒保持靜待花開的態(tài)度,關心每個學生,為他們提供自由發(fā)展、自主成長的良好教學環(huán)境。對于不同發(fā)展層次的學生,要學會等待。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課堂才會有人性,才能給學生帶來真正的快樂和永遠的幸福。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發(fā)揮引領作用,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無法自行解決時才出手,幫助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而不是平面重復,也不是一學就懂。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成長課堂的評價與實施重點是關注每節(jié)課學生認知目標和素養(yǎng)目標的達成,強調教師站在育人的角度,結合不同的學科和每節(jié)課內容確定認知與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堅持做到至少“一課一品德”“一課一素養(yǎng)”,通過故事熏陶、榜樣引領、相互評價、嘗試體驗、引導點撥等教學方式,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抓住契機,巧妙滲透思想品德和人格素養(yǎng)的教育,讓課堂成為學生認知、品行、意志、興趣、能力、性格等人格成長的搖籃,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