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三興學校 錢元香
眾所周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要回歸于生活,數(shù)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可見,數(shù)學并不是一個冰冷的世界,也不是被完全抽象的符號化世界,而是具有溫度的,是鮮活的。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注重溝通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把學生當作貯存知識的容器,將數(shù)學知識“傾囊相授”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無法透徹地掌握所學知識,學生的思維只能停留在“課本數(shù)學”階段,影響著知識建構的歷程。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做法,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順學而教,將學生推向學習的前沿,為學生搭建生活的橋梁,幫助他們降低學習的難度,從而加快新知內化的歷程,感悟數(shù)學的魅力和精彩。
數(shù)學是一門抽象而枯燥的學科,對年齡尚小的小學生來說,其難以直接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甚至在內心會有些排斥或者厭倦。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了廣大數(shù)學教師首先應當考慮的問題,因為沒有興趣參與的學習必定是消極的、低效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將復雜的數(shù)學知識有機地融入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喚醒學生獲取新知的內驅力,提升學習效果。
在教學“認識容量和升”時,新課伊始,教師拿出了一大一小兩個杯子,學生都盯著老師看,不知道老師要干什么。教師提出問題:“這兩個杯子,哪個杯子盛放的水多一些?”學生通過觀察,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教師趁勢引出了容量的概念。緊接著,老師拿出了兩個大小相仿的杯子,當問及哪個杯子的容量大時,課堂陷入短暫的沉默。不一會兒,有學生提議,可以將一個杯子里面先盛滿水,然后向另外一個杯子里面倒,看是否有剩余,進而得出相應的結論。教師沒有滿足于此,而是追問:甲壺里面的水可以將5 個杯子倒?jié)M,而乙壺里面的水可以將6 個杯子倒?jié)M,能否說乙壺的容量就比甲壺的容量大呢?有的學生說能,有的學生說不能,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了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的學習中。
上述案例,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的情境,在無形中拉近了數(shù)學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不是遙不可及的,它就存在于自己的身邊,促進學生積極地融入新知的探索中。
隨著新課改的穩(wěn)步推進,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已經(jīng)日漸凸顯,無法適應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阻礙了學生獲取新知的步伐,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課堂有限的40 分鐘內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呢?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素材運用到課堂中,將深奧的數(shù)學知識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這樣有助于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吸納、同化新知完善原來的認知結構,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不再難。
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一些圓形物品,如光盤、硬幣、瓶蓋等,另外還準備了細繩、直尺、剪刀。新課伊始,教師讓學生拿出圓形物品,想一想圓形物品的周長應該怎樣測量。學生聽到老師的話后,迅速進入動手操作中。有的學生用細繩繞圓形物品一周,然后把多余的繩子用剪刀剪去,再把繩子拉直,用直尺測量,就可以得出圓形物品的周長,顯然,這一部分學生運用的是“繞繩法”。還有學生是將圓形物品在直尺上面滾動一圈,圓形物品在直尺上面滾動的距離,就是圓形物品的周長,運用了“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圓形物品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引出了圓周率,順利地得出了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上述案例,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從學生的身邊尋找有效的素材,放手讓學生充分探索。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豐富了感性經(jīng)驗,進而升華為理性認知,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是更好地進行應用,而不是停滯在“課本數(shù)學”階段,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在教學完新知后,設計的練習與例題如出一轍,讓學生機械、重復地進行練習。這樣的練習形式雖然訓練了學生的技能,但無法與生活建立有效的聯(lián)系,時間長了,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就會漸漸遺忘,無法得到鞏固和提升。因此,在教學完新知后,教師應為學生設計一些生活性問題,讓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幫助學生感受身邊直觀、形象和生動的數(shù)學。
在教學“混合運算”后,教師為學生引入了這樣一道題目:“用一個水杯向空的水壺里倒水,如果倒3 杯,連壺重740 克;如果倒5 杯,連壺重980 克。每杯水重多少克?”這道題目涉及的生活現(xiàn)象學生并不陌生,自然會誘發(fā)學生解決的興趣。學生自然會想到,水壺和水的重量之所以會發(fā)生變化,完全取決于倒水杯數(shù)的多少,而與水壺的重量并無關系。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增加的重量(980-740)就是(5-3)兩杯水的重量,于是,可以列出這樣的算式:(980-740)÷(5-3),依據(jù)課堂上所學習的混合運算順序:有括號的應先算括號里面的,計算出了結果。學生在解決這樣問題的過程中,不但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還提升了學生靈活貫通的能力。
上述案例,教師在教學完相關的內容后,沒有進行機械練習,而是為學生設計了具有生活性的練習,讓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審視生活,提升思維能力,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總之,課堂生活化是新課標重點倡導的教學理念,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有助于誘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性的學習氛圍,引入生活性的問題,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讓數(shù)學課堂彰顯生命的活力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