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淮海農(nóng)場學校 張 俊
小學美術教學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fā)是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當學生的思維得到培養(yǎng)時,學生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也就更具獨特的風格。對于學生造型思維的啟發(fā),筆者認為,運用民間美術中的造型對其進行培養(yǎng)是最恰當?shù)慕虒W方式。可以將小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性。鑒于此,本文筆者根據(jù)自身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臉譜色彩、利用剪紙藝術、利用風箏造型四個方面,淺談如何構建高效性的小學美術課堂。
教師要想構建小學美術的高效課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碑攲W生擁有了學習美術的興趣之后,他們就擁有了學習美術的內(nèi)在動力,自然也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美術課堂中去。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通過將學生的興趣點和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吸引他們眼球的一堂美術課。例如,在教學《玩偶》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筆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結合學生活潑愛玩的性格特征,為他們設計了游戲。筆者首先準備了幾張卡片,將學生感興趣的玩偶樣式畫在上邊,然后任意選擇學生上臺進行卡片的抽取。學生抽到哪張就對該玩偶發(fā)揮想象,進行語言描述和形態(tài)模仿,其他同學則進行猜測。為了讓學生的積極性更加高漲,筆者還準備了哆啦A夢的卡通小玩偶,對表演優(yōu)秀的學生和猜測正確的學生進行獎勵。學生為了得到獎勵就會認真地研究所要表演的玩偶的特征,也會對該節(jié)課的內(nèi)容充滿興趣。
臉譜的色彩理念與常人的認識有所不同,常人對色彩的認識一般都是趨于表象,僅僅是對視線上的沖擊,只是顏色的變化和區(qū)別,而臉譜的色彩則是通過顏色反映人物的性格。所以在實際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運用臉譜的調(diào)色方法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作和體驗,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我們中國臉譜的獨特藝術。例如,筆者在教學時,首先就為學生準備了各種顏色的卡片,讓學生從卡片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后再大膽地猜想這些顏色與自身性格是否有關。比如說,學生選擇綠色的卡片,性格就相對溫和;黃色代表活力,選擇黃色卡片的學生大多都富有活力。其次,筆者在教學時就運用了PPT,為學生展示了戲曲中的人物臉譜,并且讓學生根據(jù)筆者的展示,挑選自己喜歡的臉譜,猜想其在戲曲中代表的性格。有的學生選擇了黃色的臉譜,他們認為黃色代表陽光,在戲曲中,黃色可能是性格開朗的人物;有的人挑選了綠色的臉譜,認為綠色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所以綠色臉譜的人可能代表的是和平友好。最后,筆者會根據(jù)學生選擇的顏色以及這種顏色在臉譜中代表的含義為學生進行一次整體的總結,并將這種總結引申到生活中。如此,筆者在小學美術中將臉譜教學融入,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臉譜的一些特征來打破平時美術學習中的常規(guī)思想,并啟迪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和認識。
剪紙藝術是民間美術中的一種,現(xiàn)今我國有名的剪紙以地域劃分也有十余種,可見這一藝術形式的廣泛性,這也說明這一藝術形式頗受人們的歡迎。同時,剪紙藝術中由于不同地域有各自的剪紙藝術,每個地域的剪紙藝術均有不同之處,所以運用剪紙藝術對學生的造型思維進行啟發(fā),是較為實用的。例如,筆者曾經(jīng)在為學生講授《奇妙的圖形》這一課時,就將剪紙藝術運用在教學中,以此啟發(fā)學生的造型思維。在授課時,筆者將剪紙介紹給學生,為他們展示了幾幅剪紙的形象,并引導學生利用剪紙設計手提袋。學生在觀賞剪紙的時候,也覺得其中的幾個形象比較有趣。所以在接下來學生設計提袋的時候,便通過自己感興趣的剪紙形象設計提袋。一位學生將剪紙中的魚和馬的形象融入到了提袋設計之中,在長方形的提袋上,將卡通魚型圖案借入剪紙中的造型,剪成剪紙的形式,并黏在了提袋外面。這樣一個生動活潑的小魚提袋就成型了。還有一位學生,比較喜歡剪紙中的風景剪紙這一主題,于是便自己繪制了校園中的一處風景,并以剪紙的形式呈現(xiàn),將其用做提袋的圖案,就使提袋的設計增添了許多光彩。從這里便可以看出,學生在設計這些美術作品時,是借用了剪紙藝術中的造型或剪紙藝術形式的特點,才使得學生設計的作品如此豐富。所以說,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剪紙藝術來激發(fā)學生的造型思維,使學生能夠?qū)⒆约旱拇竽懴胂?,呈現(xiàn)于美術作品之中。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運用風箏造型對學生的造型思維進行啟發(fā)。風箏也是民間美術中的一種,自古便很受歡迎,現(xiàn)在卻少有人放風箏,賣風箏的人也非常少。但是風箏造型卻很值得探究,現(xiàn)今保留下來的風箏的造型,能夠調(diào)動學生對風箏的好奇心,能夠使學生根據(jù)其中的造型設計展開想象,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例如,筆者曾在教學時為學生講述了風箏的相關知識。在我國,風箏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人制作出風箏這一作品,更多將其運用于軍事之中,比如偵查、測距、越險、求救等,到唐代,才逐漸被大家用于娛樂。風箏的形成就是科學的呈現(xiàn),以風助其升空,同時在制作時,也要把握好相關的架構,這樣才能使風箏飛上天空。之后,筆者為學生展示了風箏的不同造型,有京燕造型的、蝴蝶造型的、金魚造型的、扇子造型的等等,學生在觀察過這些不同造型的風箏之后,便讓學生根據(jù)風箏的造型設計想象中的科學世界的模樣。學生通過風箏造型的靈感,設計出了一個移動的房子,上面是京燕造型的巨大的風箏,下面是一棟小小的房屋,在這幅畫面中,學生還做了解說:乘著風箏去旅行。還有的學生將風箏的整體造型設計成了一個太空艙的樣子。從學生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中可以看出,風箏的造型給予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想象力,使學生的造型設計思維得到了啟發(fā),如此,學生才能夠設計出這樣充滿想象力的畫面。
總而言之,教師應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和心理特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欣賞、感受藝術之美,提升自身美術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