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林林 (江蘇南通市開發(fā)區(qū)竹行中學)
赫爾巴特認為“道德是人類最高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睘槭裁催@樣說呢?“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沒有道德的加持,根本就會損壞,縱然經過學習習得一些學問本領,也毫無用處。”所以,要使學問、本領、智慧這三塊鏡面發(fā)散出璀璨的光芒,就必須有道德的陽光照來,它將使人類身上的一切現出光澤。馬克·吐溫說:“道德是一種獲得,如同音樂一般,沒有人生來就擁有它”。作為班主任,我要承擔起對初中學生德育教育的責任,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懷。而當我深入德育教育工作中,責任的負擔性大大減少,我反而覺得其中蘊含著一些趣味。當我試圖了解學生的時候,他們的懷抱是向我敞開的,但由于他們正處在青春叛逆期,所以接近他們,將正確的道德觀植入他們體內的時候,仍要采用科學、符合人性的方法。
德育是有關人道德方面的教育,其核心是“人”,一切都圍繞“人”展開。所以,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的教學效果,我首先從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品德發(fā)展現狀著手,“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例如,在一節(jié)課結束后,學生紛紛進入課余活動狀態(tài)中,我便抓住這一機會對課間活動的學生進行觀察,我發(fā)現一些學生三五成群一起說笑,從容自然;而另一些學生則是互相討論課堂上沒有解決的一些疑惑;還有一些學生他們并不熱衷于走進集體中,而只是呆坐在一個角落,獨自黯然神傷。當然,初中年齡段的學生早戀現象也非常多,我通過觀察,也了解班級存在這種現象。由于學生所具有的道德情感問題不一,所以我選用區(qū)別教育。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將提高他們的認識與實現他們行為養(yǎng)成結合起來,使其充分做到言行一致。然后,再應用集體教育來實現對個人的教育;當然,這一切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認為的那樣:“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尊重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道德要求。
班級里有一位學生,她的家境并不是很優(yōu)越,母親是清潔工。一次開家長會,她母親為了趕時間,工作服都沒有換就來到學校,這讓她覺得很難為情。后來,其他學生也因為她母親的職業(yè)嘲笑她。該女生看似是本事件的受害者,其實,她與嘲笑她的同學是一樣的,都不理解這一行業(yè)。當我看到這一本質,第一刻,我腦袋里閃現的便是“我要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為了從根本上扭轉他們的看法,樹立他們尊重各行各業(yè)的道德情懷,我首先為他們播放了一些看起來很低等實際上很高尚偉大的職業(yè)視頻。如清潔工這一職業(yè),我為學生播放了一些感人的圖片,詮釋“城市美容師”的偉大。在這之后,我又請這位母親是清潔工的女生輔助我組織一次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該女生母親的工作段上進行衛(wèi)生清潔。這不僅是一次改變他們對職業(yè)誤解的方法,還是一次增進學生間情感,又實現對每位學生進行教育的集體活動。關于集體活動的作用,馬卡連柯也說:“教師要影響個別學生,首先要去影響這個學生所在的集體,然后通過集體和教師一道去影響這個學生,便會產生良好教育效果”。通過集體性的社會實踐,每個學生都獲得關于這一職業(yè)的不同影響,他們更加尊重這一職業(yè),母親是清潔工的女孩也更能理解母親的辛苦,其他學生也更能不帶有色眼鏡地和該女孩和睦相處。
除了受父母職業(yè)色彩沖擊形成的道德情感問題之外,初中生早戀也是需要借助德育解決的問題之一。其實也并不算問題,戀愛是這個時期學生的正常心理,一味地禁止便是在打壓人性。班主任應該正確對待學生這種基本情感和態(tài)度,將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辯證統(tǒng)一起來,既要嚴格要求他們正確處理兩性關系,將愛慕轉化為學習動力。又要尊重他們內心這種情愫,將其看成“草木之始萌芽”,并以王陽明所指出的“舒暢之則利達,摧撓之則衰萎”作為信條。例如,我為學生分享了關于我這個年齡段的情感故事,并為其分析了各種處理方式的利弊,作為我對他們早戀這一問題的警示信號,然后他們便能自主地進行權衡,合理地調節(jié)與異性之間的關系。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我并沒有說出一句譴責學生的語句,也沒有當堂對具有早戀傾向的學生進行指名道姓,更沒有一味地不科學地闡述早戀如何不好,我只是借用情感分享、坦白,以及擺出利弊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認識,對他們進行積極地疏導,如同孔子一樣“循循然善誘人,博以文,約以禮”。但我自知“德育教育工作,還任重道遠”。
初中年齡段學生是思想道德發(fā)生轉折的關鍵階段,班主任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道德發(fā)展現狀,并運用科學的方法,開展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