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概述文章思路,這幾年一直是高考江蘇卷論述類文本閱讀考查的重點。從本質上講,它隸屬于“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這一考點。結構,就是文章材料組織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條理,由此及彼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胺治鑫恼陆Y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并在理解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系、分析段落層次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厘清行文的思路。
由于這種類型的考題比較抽象,又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能力,往往令考生比較頭疼:一是不知如何概括每一段或每一層的意思,二是不知道如何分段或分層,三是不知道如何概括已經(jīng)分完段或層的意思。“一問三不知”后,便打起了“退堂鼓”。
其實,這個考點在全國卷中也有體現(xiàn),只不過是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的。近兩年全國卷的第2題都做了這樣的考查:“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睆倪x項設置上看,四個選項大多涉及文章的思路與結構,要求考生把握文章思路,厘清文章結構。從能力考查的角度來說,江蘇卷的這種題型和全國卷的第2題“同宗同源”。
其實,應對概述文章思路題,還是有“章”可循的,筆者希望以下方法能夠助廣大考生“一臂之力”。
論述類文本一般由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解決問題)三部分組成。解題時,我們應先快速閱讀全文,大致明白:開頭引論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問題;中間的本論部分用了哪些材料;結尾部分如何解決問題。對引論、本論、結論,考生可以根據(jù)觀點和材料的性質、角度,厘清它們是并列結構、對照結構、總分結構還是層進結構。厘清這些,也就大致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
例1:2016年蘇錫常鎮(zhèn)高三一模論述類文本閱讀《人生貴在行胸臆》
題:請簡要概述本文的論述思路。
通過快速閱讀全文,我們大致可以發(fā)現(xiàn)這篇文本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的。這一點尤為重要。接下來,迅速地概括開頭和結尾,然后把精力放在結合文本分析并解決問題上。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文章首先通過讀《袁中郎全集》寫出袁中郎就是依照真性情生活的人,從而引出論題;第二段至第四段闡述原本純真的孩子失去真性情的原因;第五段指出只有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才能保持真性情;最后一段借中郎引惠開的話總結觀點,人生貴在行胸臆。
【答案】
首先,通過讀袁中郎全集寫出袁中郎就是依照自己真性情生活的人,從而引出論題。接著,闡述原本純真的孩子失去真性情的原因。再接著,指出只有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才能保持真性情。最后借中郎引惠開的話總結觀點:人生貴在行胸臆。
像這樣從文體特征角度設置考題的情況很多,考生能夠順利解答這道題,主要還得從論述類文本的文體特征入手。因此,考生要把握論述類文本的文體特征,以便增強解題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例2:2016年江蘇省蘇北四市高三一模論述類文本閱讀《如何微信》
題: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
快讀閱讀全文,我們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也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設計的。第一段首先提出觀點:“如何微信”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第二段至第四段分析人們日常生活中受微信困擾的現(xiàn)象。第五段講的是人們過于依賴微信的危害。第六段至第八段指出人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微信。
【答案】
首先提出觀點:“如何微信”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其次分析人們日常生活中受微信困擾的現(xiàn)象以及過于依賴微信的危害;最后指出應如何正確對待微信。
盡管這道題不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思路來回答的,但是這道題仍然遵循著議論文寫作的最基本的結構套路,即首先提出觀點,然后分析問題,最后指出具體措施,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是什么、為什么以及怎么辦”的思路??忌绻軌蚶卫伟盐兆h論文的基本結構思路,再結合文章具體分析,得出相對精準的答案并不是難事。
論述類文本往往用一些標志性的詞語來表明上下文內容之間的關系。找出這些詞語并仔細分析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考生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比如“并且” “以及” “此外” “同時” “而且” “還” “甚至”等表示并列或遞進的詞;“首先” “其次” “第一” “第二”等表示順序的詞;“總之” “由此可見”等表示結論的詞。這些標志性詞語往往對考生厘清文章思路具有提示性作用。
例1:2017年高考江蘇卷論述類文本閱讀《從臉譜說起》
題:請簡要歸納文章第四段的論述層次。
想答好這道題,需要好好抓住能體現(xiàn)結構思路的標志性的詞語。“現(xiàn)在書店里……不至于不堪入口”講的就是菜譜對于做菜的規(guī)范意義,這是第一層意思。接著出現(xiàn)了一個關鍵詞“但”。“但”字明顯表達一種轉折的意思,表示更強調后面的內容和意義“廚藝上乘,在于把握火候”。菜譜只能供人做出一般意義上的菜來,想要菜做得好、做得精,必須要把握火候。而且這個火候還不是死板的,不是理論性的,而是實踐性的。往高了說,是具有“藝術性”的。這是第二層意思:闡述廚藝上乘,必須把握火候。再往下看,又出現(xiàn)了一個關鍵詞“也”。由做菜講究火候,引申到舞臺藝術中也需要掌握火候。藝術家們要把“譜”用活,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來。這是第三層意思:指出舞臺藝術的火候在于把“譜”用活。
這樣,通過抓住兩個關鍵詞“但”和“也”就可以順利厘清文段結構,為接下來的分層并概括層意打下堅實的基礎。
【答案】
首先,指出菜譜對做菜的規(guī)范意義;其次,闡述廚藝上乘須把握火候;最后,指出舞臺藝術的火候在于把“譜”用活。
例2:2015年高考江蘇卷論述類文本閱讀《羅丹的雕刻》
題:請簡要概述第一段的論述層次。
要想解答好這道題,還得抓住“關鍵詞”。通讀第一段,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第一層是在講“崇拜”。接著作者的思路出現(xiàn)了轉移,在句中使用了“但是”這個詞。重點也明顯放在了“但是”的后面,強調雕刻要服從“一個社會群體意識長期約定俗成的要求”。再往下論述,作者用了另外一個詞——“有時”。這個詞的出現(xiàn),將作者的思路引向了另外一個維度,即補充說明雕刻對日常生活的描寫只是配曲?!暗恰钡霓D折意義,自然將第一段前半部分分成了兩層。“有時”的出現(xiàn),指出了作者想要表達的第三層意思。
【答案】
首先指出雕刻的發(fā)生源自人類的崇拜心理,接著論述雕刻家的創(chuàng)作要服從于約定俗成的社會要求,最后補充說明雕刻對日常生活的描寫只是配曲。
例3:2014年高考江蘇卷論述類文本閱讀《乾坤草亭》
題:請簡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論述層次。
這道題也有關鍵詞可抓。首先,第一個層次不難劃分,即清初詩人張潮將人的境界分為三個層次。講完了“三個層次”,作者就提到了“中國畫中通透的小亭”。然后作者說出了第一個關鍵詞:“這樣”。指出中國畫中的小亭就是這樣的心靈高臺,無邊的世界就在高臺玩月的靈境中蕩漾。緊接著,作者又說出了第二個關鍵詞——“也是如此”。即“那小舟也是如此”。闡述了中國畫中的小亭或小舟所體現(xiàn)的“高臺玩月”這一境界的心靈特點。然后出現(xiàn)了第三個關鍵詞——“其實”。講了“高明的畫家其實都想到那高臺上去玩月”。這樣,這道題的答案就做出來了。
【答案】
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個層次;其次,闡述了中國畫中的小亭或小舟所體現(xiàn)的“臺上玩月”這一境界的心靈特點;最后,指出中國畫家都想達到“高臺玩月”的境界。
很多重要的語句可以體現(xiàn)文章的結構思路,比如各個語段的中心句或反復強調的內容。考生如果能夠把握直接表述的中心句或反復強調的內容,就把握住了作者的觀點。此外,論述類文本還常常運用一些對結構起特別作用的標志句,把握住這些句子,就可以幫助考生分清結構,厘清思路。
例1:2016年高考江蘇卷論述類文本閱讀《成人不自在》
題: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述層次。
要想答好這道題,首先要逐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直接提出全文觀點:成人不自在。第二段講了孫悟空如何一步步獲得絕對意義上的“自在”。第三段寫了“‘個體人’一旦步入社會,就不可能再有絕對的自由自在了”。第四段講了西天取經(jīng)是孫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社會規(guī)范,只有把心“定”住,才能真正長大成人。第五段講了西天取經(jīng)的險阻與磨難不過是孫悟空修心過程中所遇障礙的象征。第六段收束全文,強調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約束與自由的兩難處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概括完每一段的段意,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分段了。如何分段,這篇文章中是有一把“鑰匙”的。請看第六段第一句:任何社會中的人都面臨著“自在”和“成人”的兩難處境。這句話太重要了,這句話就是一把打開思路之門的鑰匙。這句話強調了文章中的兩個方面:自在與成人。然后我們再結合剛才概括出來的每一段的段意,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是“總—分—總”結構,中間部分又可以分為兩段,即第二部分是寫關于“自在”的:第二段至第三段,作者結合孫悟空的經(jīng)歷,指出孫悟空這個“個體人”,“一旦步入社會,就不可能再有絕對的自由自在了”。第三部分是寫關于“成人”的:第四段至第五段,寫孫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社會規(guī)范、不斷成長的過程。這樣,文章的思路就一目了然了。
【答案】
第一層(第1段):提出全文觀點,成人不自在。第二層(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會,就沒有絕對自由。第三層(第4、5段):說明人的成長是一個接受各種規(guī)范、不斷修行的過程。第四層(第6段):收束全文,強調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約束與自由的兩難處境中找到最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