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學要弘揚真、善、美,要敢于講真話,表達對生活的感悟。學生要忠于自己的情感體驗,不為文造情,不掩飾情感。作文如果舍棄了情感,就沒有了生命,如果我們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壓抑了學生的情感,他們就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寫出的文章會情感缺失。寫作指導存在誤區(qū),導致學生的個性被禁錮,他們的獨特表達愛到制約,這有悖于學生的生命成長規(guī)律。學生的口語率真、活潑、豐富,富有個性色彩,他們想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前的作文教學中,學生作文一味迎合主流的審美觀,而不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部分學生不注意對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沒有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刻意杜撰一些虛假的故事,力求將主人公寫得命運悲慘,認為平淡不能打動人,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感動。一些學生追求語言的華麗,從經(jīng)典作品中模仿優(yōu)秀片段,文章看起來有美感,但缺乏真實的感受。部分學生刻意揣摩出題者的意圖,沒有率真坦誠地表達自我,寫出的文章“千人一面”,個性被共性所替代。
高中語文教學要充盈學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學生的人格素養(yǎng),教師要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只有讀的書多了,才會有自己的思考,確立自己的觀點,表達真情實感。閱讀與寫作相互融合,教師利用教材的名著導讀,讓他們在閱讀后寫出自己的感受和對作品的評價,也可以摘抄精彩的詞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交流,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高中課程多、任務(wù)重,學生的自主時間少,給他們的課外閱讀帶來諸多困難,加之一些作品距今年代久遠,學生難以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可以推薦《讀者》等貼近現(xiàn)實、關(guān)注生活的雜志,能為學生所接受,也能引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學生讀的東西多了,就會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也能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多媒體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有著諸多優(yōu)越性,能為學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增加課堂的容量,彌補學生生活閱歷的不足。在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刺激學生的感官,讓他們感受文本形象生動的特點,能引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學生可以借助于QQ、論壇等平臺,擺脫束縛,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思維就會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欲望,主動地參與探索。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要讓寫作擺脫功利,并由興趣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動力。教師要選擇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的題目,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命題時,選題不宜過大,要引導學生寫親身經(jīng)歷的事,或者讓學生自由命題寫作,這樣學生就能寫親身經(jīng)歷的事。學生只有“我手寫我心”,才不會去抄襲別人,才能產(chǎn)生深入的思考。作文題目要新穎,讓學生喜歡上作文,能有感而發(fā)。如果題目脫離學生生活,學生就不會調(diào)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寫作,只能胡編亂造了。教師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分享觀點,傾聽他人的想法。題目要貼近生活,學生可以發(fā)揮的空間較大,可以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師要積極“下水”,與學生一同寫作。如果教師不去寫“下水文”,就難以把握作文的難點,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將會影響學生的寫作熱情。師生共同寫作,能促進心靈的對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的作法,能對他們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他們良好精神品質(zhì)的形成。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生施教,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要將評價的權(quán)利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參與交流、評價,找出文章的不足,提出意見。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現(xiàn),引導學生互議互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在評價中學會思考。通過評價,能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真情實感。評語要有人文性,富有感染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具有親和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如果評價缺少“溫度”,會傷及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自信,也會使學生失去寫作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評價,讓他們表達自己的看法,展開有意義的交流。
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擺脫功利化的寫作,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學生成為自信、樂于表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