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林,張淑娟
(解放軍第264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的患者主要有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1]。COPD的病程較長,且多發(fā)生于年齡偏大的人群,病情反反復復,使得患者很容易出現像抑郁、焦慮等的消極情緒[2],消極的情緒又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預后效果以及生活質量等[3]。本次研究為了分析研究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特選取我院8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我軍隊醫(yī)院老干部科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80例,根據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其中有40例患者為參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8~90歲,平均(73.21±2.17)歲,患病病程1~17年,平均(6.1±2.1)年;而觀察組人員也為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59~89歲,平均(72.39±2.21)歲,患病病程1~17年,平均(6.3±2.2)年,在統(tǒng)計學軟件的分析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4]的為參照組。
觀察組患者則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5]:(1)護理人員用熱情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氣并且衣著整潔的接待患者,帶患者了解醫(yī)院的大概環(huán)境,熟悉病房。(2)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疾病的教育,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深入的了解,避免患者因為長期受到疾病的困擾而出現各種焦慮、抑郁等消極的情緒,所以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認真的了解自身的疾病是很重要的。(3)護理人員要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中發(fā)現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消除不利于自身和治療的負面心理,增強與患者的感情,提高患者的依從性。(5)護理人員要對患者有足夠的尊重和重視,當患者向護理人員傾訴時護理人員要面到微笑,耐心的幫助患者解決出現的問題。
將兩組患者的抑郁焦慮以及生活質量進行比較,并且將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比對。
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比參照組患者的評分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s)
組別 例數 SAS評分 SDS評分觀察組 40 38.53±5.45 38.01±5.64參照組 40 56.81±5.13 41.23±6.01 P<0.05 <0.05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s)
組名 例數 認知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總體功能觀察組 40 73.3±9.5 79.8±15.5 78.3±17.5 78.5±17.4參照組 40 65.7±8.5 69.2±20.1 65.6±12.6 67.9±12.1 P<0.05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影響,更需要得到旁人的理解、照顧、關愛、幫助和肯定等,本研究顯示經過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消除抑郁焦慮等的負面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并且能夠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具有積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