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班
(遼寧省遼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
盆腔炎一種常見的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臨床上不少于90%的患者表現(xiàn)癥狀都以下腹疼痛最為突出[1],同時還可伴發(fā)熱、白帶異常、陰道流血等。女性在患盆腔炎后應及時就診,其意義在于一方面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避免病情進展損害女性的生殖功能,導致女性出現(xiàn)異位妊娠甚至是不孕。盆腔炎一般病程較長,病情復雜,復發(fā)率高,資料顯示,盆腔炎后遺留慢性腹痛的發(fā)生率可達18%[2],對女性的生活與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本研究旨在探討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對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200例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2~47歲,平均(37.1±6.2)歲,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100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干預組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法為:首先由責任護士作一個全面的評估,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需求及疾病護理需求,利用盆腔炎健康教育的標準計劃表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計劃:①在患者入院當天講解住院須知、安全知識及相關檢查等;②住院治療期間,向患者講解治療護理、藥物知識、飲食知識以及遵醫(yī)的重要性;③在患者出院時,講解健康行為、康復知識、出院注意事項等。采取一對一訪談的形式配合發(fā)放手冊向患者進行教育。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住院須知知曉率為82.8%、安全知識知曉率75.3%、相關檢查知曉率79.4%、治療護理知曉率64.9%、藥物知識知曉率80.4%、健康行為知曉率77.3%、飲食知識知曉率71.7%、康復知識知曉率65.7%、出院注意事項知曉率69.5%;干預組住院須知知曉率為96.4%、安全知識知曉率94.9%、相關檢查知曉率88.2%、治療護理知曉率86.5%、藥物知識知曉率96.5%、健康行為知曉率90.6%、飲食知識知曉率96.4%、康復知識知曉率89.6%、出院注意事項知曉率90.5%,比較差異顯著(P<0.05)。
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與多發(fā)病,其中以輸卵管炎相對更常見,其中以輸卵管炎相對更常見[3]。近些年,盆腔炎在國內外的發(fā)病率均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而發(fā)病人群主要集中于育齡期性活躍的女性。感染是誘發(fā)盆腔炎發(fā)病的主要病因,如下生殖道感染、人工流產術或剖宮產后感染、性生活混亂不潔感染、月經期間不衛(wèi)生、臨近器官炎癥累及等[4-5]。此外,勞倦情志內傷、飲食失節(jié)也會引起盆腔炎發(fā)病。急性盆腔炎一般是發(fā)生在宮腔內手術操作或剖宮產術后感染,可單一部位發(fā)病,也可多個部位同時發(fā)病,而切口嚴重時可能會累及到整個盆腔。女性在患急性盆腔炎后應盡快就診,防止病情進展繼發(fā)盆腔粘連、輸卵管阻塞等,那時女性可能會面臨不孕的打擊。
健康教育是滿足人們對醫(yī)療需求的重要途徑,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對患者更好地配合醫(yī)療護理工作以及并發(fā)癥等預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宣教方式、護士行為和工作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們對醫(yī)療知識的知曉率偏低[6]。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向患者發(fā)放教育手冊,護士隨機教育,不夠系統(tǒng)、全面。本研究積極開展了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在盆腔炎健康教育的標準計劃表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其中尤為強調的是護士應做好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需求及疾病護理需求等方面的評估,充分體現(xiàn)出個體化的特點,同時循序漸進地對患者進行教育,患者容易接受并記住。本研究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了住院須知、安全知識、相關檢查、治療護理、藥物知識、健康行為、飲食知識、康復知識、出院注意事項等,健康內容比較全面,避免了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盲目性與無針對性。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能夠從多個方面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與指導,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提高對疾病的應對能力,樹立疾病治愈的信心。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應加強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應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