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秀婷 魯承良
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精彩的,在師生互動生成的過程中,其間情感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創(chuàng)造的迸發(fā)……往往會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道亮麗風景線。不過,我們卻容易忽略另一種“精彩”——“錯誤”,“錯誤”也常常會伴隨著教學的始終,有它特有的“精彩”之處。暑假期間,我在“鳳凰數(shù)學——教材研討”QQ群里,聆聽了華應龍老師的《課堂因融錯而精彩》這一講座,又不得不再次反思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的“錯”。
一、課堂沒錯會怎樣
有位老師教學四年級的《設計租車方案》,那節(jié)課設計得十分精巧,視角很獨特,給我不少啟發(fā)。課程進展得“異常”順暢,整節(jié)課,老師沒出一個錯,學生也一個錯沒有。
下課后,聽課教師個別地問一名女孩:“這節(jié)課,你們學過了嗎?”那女孩仰頭看著老師,眼睛里充滿著不理解,她小聲地回答道:“這是第五遍!”那神情似乎在說:“這您還不知道嗎!都是這樣啊。”一堂課,全班學生沒有一個差錯,我們首先要懷疑這節(jié)課的真實性:“是不是第一次講?是不是作秀?”
如果一節(jié)課上學生沒有一個錯,請問這樣的課還有上的必要嗎?可能確定的教學內容已經存在于學生“已有發(fā)展區(qū)”內;可能是沒有面向全體學生,只是幾個優(yōu)秀學生在表演,不是沒有差錯,而是學生的差錯沒有暴露出來。如果學生對一個學習內容,出教室時和進教室時是一樣的,教學不能促進學生某些方面的發(fā)展,我們應該質疑這節(jié)課的有效性與價值。
二、我們對“差錯”的認識
(一)?學生對“差錯”的認識
學生們是怎么看待差錯的?課堂上他們愿意暴露自己的差錯嗎?他們希望別人怎么對待自己的差錯?他們又是怎么對待別人的差錯的?我們就“差錯觀”“課堂學習差錯資源化現(xiàn)狀”等設計了一份共11個項目的調查問卷。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42.0%學生認為差錯意味著失敗,17.4%的學生把差錯和恥辱聯(lián)系在一起。值得關注的是中年級男生和中高年級女生選擇恥辱的比例較大,特別是高年級女生,接近1/3。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用二元對立的觀點來看待差錯的。差錯便是正確的反面,由差錯引起的聯(lián)想大都是“失敗、恥辱”一類負面的體驗。
(二)教學中教師對“差錯”的認識
我們以為,課堂差錯資源化,就是把課堂差錯當作一種教學資源,為開展教學活動、解決教學問題服務,變“差錯”為資源,化腐朽為神奇。這正好符合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相克相生,相反相成。
課堂學習差錯是一種特殊的教學資源。如果說對某些教學資源而言,有效利用與閑置不用的區(qū)別是1與0的差別的話,那么對錯誤這一資源而言,則是+1與-1的差別。因為課堂上的學習錯誤如果處理不當,將會給教學帶來困難或意想不到的“麻煩”,從而阻礙學生的發(fā)展;如果充分地加以利用,則可以讓學生不僅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上的改變和成長,還能體驗到人格的尊嚴、真理的力量、交往的樂趣和人性的美好。這就使課堂學習錯誤資源化變得更為重要。
三、我的“差錯資源化”實踐
(一)容“錯”,讓錯誤不再被嘲笑
華應龍說過:“課堂無錯要不得!”包容孩子的錯誤是“融錯教育”的首要內容。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我們今天面對的是孩子,他們在學習中難免出錯,應該包容。有容乃大,有包容,課堂才會活躍起來,才能洋溢著生命力。學生不是我們的對手,而是幫助我們締造課堂生活的另一只手。在課堂上,正確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錯誤的一定是創(chuàng)新。當出現(xiàn)不一樣的東西時,孩子一定是動腦筋了,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是課堂上的生命體,都是應該尊重的。
(二)融“錯”,讓差錯資源化
華應龍說:“差錯本來就是一種資源?!闭嬲行У慕虒W,是關注學生差錯的問題,面對學生的錯誤,幫助孩子解決它,讓他下次不再錯了。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更多地去琢磨學生錯誤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有找到了這個原因,才能去幫助他,而不是枯燥地、簡單機械地去強調規(guī)則,那是根本沒用的。只有當他找到錯誤的原因自己醒悟了,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否則,今天錯了,明天還會錯。
1.允許出錯,讓學生自尊和自信
(1)巧引“錯誤”,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皩W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的材料感興趣?!睗夂竦膶W習興趣是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重要動力,是克服困難和探索創(chuàng)新的力量源泉。數(shù)學教學應努力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興趣需要。學習中的錯誤資源源于學生,貼近學生,教學中又回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運用得當,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具有特殊的作用。
(2)巧用錯誤,探究知識的內涵?。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錯誤,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要冷靜處理,不要急于更正或否定,而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靈活地處理。
2.將錯糾錯,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源于學生自身的模糊或困惑,自然是最現(xiàn)實、最有意義、最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內容。哲學家波普爾說的話“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因素”,也證明了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因勢利導,巧妙、靈活地利用學生錯誤,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學習過程,在修正錯誤的同時,給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思維空間,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智慧潛能。
(三)“榮”錯――犯錯也是一種貢獻
“我錯過,我很榮幸,錯是一種貢獻?!边@是“融錯教育”的第三層含義。華應龍說:“很多老師認為學生就不應犯錯,其實,在學校、在課堂就應該是學生犯錯的地方?!?/p>
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和非預設性的因素。因此,課堂上會出現(xiàn)很多始料未及的錯誤。對于這些錯誤,如果老師能靈活地加以運用,因勢利導地融入課堂教學中,那么,錯誤將成為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資源,發(fā)揮獨特的教學價值,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會因“錯誤”而生成更多精彩。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是的,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就像華應龍老師說的:我們老師要能“寬容”學生的錯誤,?“融化”掉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對錯誤有所認識,化錯誤為正確。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