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
在多年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發(fā)現低年級學生在讀課文時隨意斷句、毫無節(jié)奏地唱讀現象時有發(fā)生。這大多與學生個體和文本之間的有效鏈接出現了問題有關。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直觀形象性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觀看圖像和傾聽情節(jié)的能力較強,但將大段的文字讀出節(jié)奏、語感來,難度較大。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促進他們對文本產生興趣,進而加深理解,最終形成語感。
一、從學生需要出發(fā),精選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大多是由文字、圖片、視頻及音頻組成,制作者把文本內容按照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將以上幾種媒介有機結合使用?,F在網絡發(fā)達,已經能夠很好地實現資源共享。精美完整的多媒體課件很容易找到,少則十幾頁,多則幾十頁。但是如果不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直接拿來使用,照著讀、看一遍,老師也只是充當“放映師”,根本談不上課堂“引導者”,再好的課件也不能發(fā)揮應有的價值。
閱讀過程是兒童內在的認知結構適應外部世界將信息內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結合自身的體驗獲取相應的知識,發(fā)揮相應的才能。制作精良、實用的多媒體課件能夠很好地搭建學生認知與文本解讀之間的橋梁。所以,教師要走進兒童的世界,了解他們的需要,提高課件選擇的門檻。教師和學生之間因為在年齡、閱歷、知識等多方面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教師必須先于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充分感悟和體驗。只有教師真正走進兒童的世界,才能借多媒體課件之力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感悟、體驗,入情入境,升華情感認識,進而形成語感。
二、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善用多媒體技術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是推動閱讀活動扎實、持續(xù)推進的不竭動力。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思維活躍,上課有效聽講時間短,這些都會形成上課時的不確定影響因素。同時,他們的知識儲備以及思維能力還都處于較低的層次。他們閱讀的內容在進入小學之前大多以繪本為主,生動有趣的角色形象、夸張的配圖能有效吸引學前兒童的關注,而且寥寥文字更容易鍛煉兒童的想象、推理能力。進入小學后,課本上文字內容占大部分篇幅,少量配圖只是發(fā)揮幫助理解的作用。
要想讓學生的閱讀興趣持續(xù),同時上升到新的層次,教師必須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本描述的內容與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形象再現,讓學生們獲得直觀體驗。但是,多媒體教學并不是多媒體技術使用得越多越好,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及接受能力選擇合適的多媒體技術。不能讓一張張精美的圖片或有趣的動畫代替文字,剝奪學生們思考、想象、生成的能力。此時,讓多媒體與其他常用媒體有效地配合,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經過日常實踐,我發(fā)現游戲法、體驗法、講故事、看動畫等多種方式密切配合,能很好地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加深閱讀體驗。以部編版一年級教材為例,在上《影子》這課時,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后,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常常陪著我”,我把學生帶到陽光明媚的室外。秋日燦爛的陽光下,一個個小小黑色影子出現在學生們的周圍,他們的興趣一下被激發(fā)出來,個個興致盎然。當學生們對于文本中描寫影子所在方位的文字通過實地體驗有了直觀的理解,我用多媒體課件立體展示影子與身體的方位關系,學生們再次鞏固知識點。輕松有趣的學習過程帶來快樂的學習心情,此時再讀前面兩個長句子時,學生們已能抓住“一條小黑狗”“跟著我”“我的好朋友”“陪著我”讀出了調皮、歡快的語感。
三、借多媒體之力,有效轉變閱讀方式
語感的培養(yǎng)應以有效的閱讀為前提,但低年級學生因受識字量有限和能力等因素的影響,總會出現唱讀、誤讀、把握不了節(jié)奏等缺乏語感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由淺入深,幫助學生逐步改變學前階段養(yǎng)成的重點看圖的閱讀方式,轉而向關注文字、與文字鏈接發(fā)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閱讀語感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
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課文,教師可以親自范讀或播放錄音,讓學生對朗讀節(jié)奏有一個大概把握。很多關鍵詞語、句子能夠很好地烘托文章主題,尤其是有關于心情、動作、神情的描寫,是指導學生讀好課文的重要抓手。此時,幫助理解文本意思的圖片通過屏幕適時出現,能將教師的語言引導和學生的自我理解有效結合起來。例如,在教學《咕咚》一課時,我結合插圖,圍繞“拔腿就跑”“這一下可熱鬧了”“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動物們在沒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的情況下,盲目跟從逃命、慌成一團的樣子。有趣的動畫放映結合學生們生動有趣的動作表演,再現文本情境,這對指導學生們讀好課文有非常好的作用。再如,在教學《樹和喜鵲》這一課時,我通過出示圖片和相關文字將樹和喜鵲從前“孤單”、現在“快樂”進行對比,提問“它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從中發(fā)現兩者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在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學生紛紛回答文中“后來,這里種了好多好多樹,每棵樹上都有鳥窩,每個鳥窩里都有喜鵲。”然后,我根據回答放映樹和喜鵲由少到多的動畫,這樣一來,就將閱讀過程和思維過程密切結合在一起。至此,學生們已能將喜鵲因有了更多的鄰居而更加快樂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綜上所述,對于低年級學生閱讀語感的培養(yǎng),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和能力、興趣等多方面的特點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主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關注他們閱讀習慣、興趣的養(yǎng)成。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建國路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