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 ? ? ? ? ?要]? 由于中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與普通高中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較差,再加上其成長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的原因,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缺乏德育。再加上當前中職德育課程教學方法老舊,仍然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模式效率低下,并且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化,中職教學也應當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學生被動消極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轉(zhuǎn)向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能夠建立自我內(nèi)心情感與認知?;顒咏虒W法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性,非常符合當前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是有效促進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通過研究中職德育課堂活動教學法的應用提出問題與解決方法,力求提高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效率。
[關? ? 鍵? ?詞]? 中職德育課堂;活動教學法;教學策略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0-0168-02
在當前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下,用人單位除了要求畢業(yè)生具備良好的職業(yè)技能,同時也要求學生擁有正確的思想道德。而中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zhì)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陣地,所以在中職院校的德育課堂應當首先以提升學生道德素質(zhì)為教學目標。在教育部的相關文件規(guī)定中要求中職院校德育課堂教學主要促進學生的政治思想、職業(yè)道德和法律素質(zhì),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但是目前中職德育課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由于中職院校學生普遍處于叛逆期很少有學生能夠理性地面對教師正確的教學引導,所以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活動教學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使學生真正通過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構建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
一、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利用活動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中職院校學生普遍對學習沒有興趣,所以在中職德育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學任務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在教學之前充分準備與教材相關的案例,同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布置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教學任務,使學生能夠通過活動找出課本中的知識點,并且對知識點有深刻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生活代入感,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使學生從中感悟理解德育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聯(lián)系實際擴展教學活動,德育課程教材有大量的教學活動可以供教師采用,但是教材中的活動缺乏實效性,很可能已經(jīng)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現(xiàn)實。所以教師應結合教材中所提供的活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教學活動。德育教學活動的設計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活動生活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采用講授、板書、掛圖等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無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中職院校學生對學習普遍沒有興趣,但是卻對實際生活具有充分的敏感性,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堅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所學專業(yè)出發(fā)講究活動真實可信不能夠憑空捏造。活動要親切感人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日常生活的探究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2)教學活動遵守時效性原則,教材上所提出的案例往往時間久遠,與學生現(xiàn)在生活的階段具有一定差異,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注重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使學生能夠真正圓滿地完成教學活動。(3)教學活動也是教學,所以教學活動必須要體現(xiàn)出教學的專業(yè)化,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應當與學生的實際相關專業(yè)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學校期間就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品質(zhì),為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4)教學活動應當具有針對性,這些活動往往可以分為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兩部分,德育課程應當以正面教育為主,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為學生構建良好的人生道路,培養(yǎng)學生,正直誠實的品格。
二、德育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策略
教師如果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學活動完成高質(zhì)量的教學就要合理利用教學活動,首先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進行活動導入,教師可以根據(jù)特定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生活,采用實物展示視頻或者相關音樂作品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全方面激發(fā)直覺情感,從而引起學生討論,使學生能夠自主進入教學情境中主動學習課本內(nèi)容,增強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同時增強學生的互動性,使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劃分學習小組,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和活動方式使學生組在小組之間進行教學活動,通過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要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得多。學生能夠通過討論和辯論得出結論,在全班范圍內(nèi)討論避免教師采用單方面的說教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
在學生得到德育教學知識之后也應當能夠通過這些實踐引發(fā)學生的自我反省,反思自省是學生對其所收獲的感受、感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研究的過程,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通過教學活動學生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在整個反思過程中可以進行領悟,從而全方面理性地掌握德育教學的教學重點。教師再通過學生的反省理解學生的不足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也可以對學生的反省內(nèi)容進行再次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設,通過實際演練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發(fā)揮反省與內(nèi)化的作用。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反思或者理解進行點撥評價,同時擴展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當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遇到障礙時教師必須要起到引導啟發(fā)的作用。教師不僅應當從活動結果對學生進行評價,也應當從學生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學生與教師的成長具有一定差異性,所以教師和學生對于生活的理解很可能不一樣,學生看似荒謬幼稚的結論很有可能是學生通過深思熟慮之后所得出來的結論。所以教師應當從學生的思考方式、探索方式入手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只有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方法才能夠加強學生對德育教學的理解和認知,同時教師只有起到真正引導評價作用,才能夠使學生尊重認識教學作用的重點。
三、教學活動的主要模式
在日常德育教學活動中,活動模式大體有以下幾種方式組成:(1)討論探究方式。學生能夠通過充分的討論得出自我結論,教師與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差異所以學生往往不愿意與教師進行討論,但是學生與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和年齡都大體相似,有非常多的共同話題,所以學生之間的討論能夠更加激發(fā)學生的討論熱情達到頭腦風暴的效果。(2)情感體驗法。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往往采用文字性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空洞無趣,學生沒有辦法更加直接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并且德育教學最重要的是學生自己的感受,所以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設置情感體驗方式,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演講報告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真正設身處地轉(zhuǎn)變角色理解道德品質(zhì)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3)社會實踐方式。教師的教學是為了使學生在生活中學以致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特別是家庭生活,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家庭活動,從自身的行動來改變思維模式養(yǎng)成良好的情感道德品質(zhì)。
對活動模式的準確定位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由于學生的成長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所以并不是任何教學活動都能夠?qū)λ袑W生產(chǎn)生效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開發(fā)更多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于德育教學的認同感,從教學活動體驗德育的魅力,享受德育給學生帶來的樂趣,盡可能利用有趣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知、情、意、信、行的和諧統(tǒng)一,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用。
四、實施教學活動的注意事項
教學活動也是教學的一部分,并不是要讓學生去自由玩耍,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避免活動的無效性,如果活動過于自由很可能導致學生心不在焉課堂混亂,教師失去對于課堂的控制無法正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質(zhì),所以教師應當將活動形式和活動質(zhì)量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使學生能夠通過活動得到教育才是教學活動的真正目標,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增加學生的體驗感。
掌握活動時間和活動范圍,教學活動要求能夠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活動范圍,但是教師也要在教學活動中能夠為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不能因為學生沒有辦法統(tǒng)一意見而爭論不休,教師要有效對教學活動加以控制,合理掌握活動時間,控制學生的活動范圍,保證學生的實際安全。
五、結束語
在中職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對學生日后的工作有著極大的影響,但由于中職教學的種種特殊性,教師應靈活運用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認知。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才能夠真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陳承生.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實施效果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7):155-157.
[2]李冬華.項目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運用和探索[J].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5(1):60-64.
[3]黃淑珍,王洪.教材 教法 教師:中職學校提升德育課教學質(zhì)量的“三元素”[J].江西教育,2014(16):25-26.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