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
繪本表演是幼兒對繪本作品的最終極表現(xiàn),對幼兒的多元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越來越被老師和家長們關注。繪本表演游戲對幼兒語言發(fā)展、動作發(fā)展、情感發(fā)展、同伴合作、表達表征等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對繪本表演游戲中題材的選擇、良好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材料的投放以及教師提供的支持與幫助等方面提供一些相關教育建議。隨著繪本閱讀越來越被重視,繪本表演也成為學前教育界和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將無聲的繪本語言轉化為有聲的多元表達,讓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展現(xiàn)語言表達、肢體表現(xiàn)、情緒控制、動手操作等多元創(chuàng)造力,促進孩子智能、品性各方面良好的發(fā)展。
表演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游戲之一?!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我們在幫助幼兒建構精神,培養(yǎng)多元智能的途徑有很多,其中最為常見的也是最受幼兒歡迎的便是“表演游戲”。在表演游戲中角色的扮演讓孩子們樂此不疲地沉浸在童話般的世界。幼兒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通過口齒清楚地說出自己的臺詞,有效地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以外幼兒還能用相應的肢體動作表達角色,促進了幼兒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幼兒在表演游戲中不僅得到多元的發(fā)展,更充分享受了來自表演游戲的樂趣。
一般意義上的“繪本劇表演”形式化鮮明、舞臺感較強,有較高的藝術常模。很多老師都會覺得“繪本劇表演”是一項要求較高的活動,不敢輕易嘗試。其實,班級中常態(tài)的繪本表演我們更多地應該定位在“游戲”的范疇。既然是孩子們游戲,那么我們都明白游戲的主體是幼兒。因此班級里開展的繪本表演游戲是以幼兒為主體的表演游戲,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開展班級繪本表演呢?結合中班繪本表演游戲《過猴山》的案例,梳理了以下教育建議:
一、發(fā)現(xiàn)適宜的繪本,引導幼兒理解、欣賞
在選擇繪本時,我們首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段和興趣,除此以外還要考慮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能力??傊嗟氖钦驹谟變旱慕嵌壬线M行篩選和考慮。我們在判斷一本繪本是否有價值,是否具有表演性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便是兒童的視角。孩子看世界和我們成人大有不同,孩子總能看到成人看不到的事物。同樣,對繪本表演游戲的樂趣也是如此。多從孩子中了解,我們便知道原來很多時候我們忽略最多的,恰恰是孩子們眼睛里的那些閃過的亮光。中班下學期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模仿能力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在同伴合作能力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對于角色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繪本作品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望。中華經典繪本《過猴山》在閱讀區(qū)投放之后,迅速成為最受歡迎的繪本,每天孩子們在區(qū)域游戲的時候都會爭相傳閱。在接下來的一次繪本閱讀活動中,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故事內容和情節(jié)對話,于是表演游戲《過猴山》很快走進了班級表演區(qū),成為最受歡迎的表演游戲之一。孩子們對這個故事就像著了迷一樣,天天想聽,天天想表演。對于誰扮演什么角色,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軒軒說:讓丁碩扮演老爺爺,因為他學老爺爺走路很像。
浩浩說:請嘟嘟扮演小猴子,因為她跳舞跳得好。
陽陽說:要不我們請愿意扮演角色的小朋友都表演一下,看誰表演得好就請誰扮演誰,好不好?
大家都覺得陽陽的主意不錯,于是就請愿意扮演角色的小朋友都上來表演了一次,根據大家一致的評判,最終決定了表演的角色。
二、在潛移默化中給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提高幼兒的表演興趣
在表演游戲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表達意愿,更能讓幼兒在一次一次的表達中更深刻地理解角色的心理特點。作為教師為幼兒的表演游戲提供健康積極的表達環(huán)境尤為重要。幼兒的在表演游戲中體現(xiàn)出來的能力差異有所不同,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亮點,適時給予引導和幫助。孩子對于表演游戲中對臺詞語氣的表達最初是通過模仿學來的。這其中最常見的模仿渠道是通過模仿老師和模仿同伴兩種,尤其最喜歡模仿老師。因此,無論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在平時講故事時,我們都應該有感情、有表情、繪聲繪色地給幼兒講述,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情等塑造角色,如各色調皮搗蛋的小猴子如何搶了老爺爺?shù)拿弊?,如何看樣學樣地跟老爺爺學舌和做動作,以及彎腰駝背的老爺爺背草帽走上山、老爺爺躺著睡覺、老爺爺喝酒等等一個個形象生動的角色,孩子們都會在教師的帶動和感染下,開始學著老師的腔調,進行對話和游戲,在此基礎上,逐漸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改編、豐富自己的語言和動作。
三、提供適宜的表演游戲材料,注重個體差異,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
材料是故事表演游戲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它能吸引幼兒,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意愿和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動手力、同伴間的合作力等。因此,根據游戲的發(fā)展需求及個體差異,提供不同程度的半成品材料,并進行不斷的調整,使每個幼兒都能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獲得發(fā)展。我們在家長的支持與幫助下,為班級表演區(qū)投放了小猴子和老爺爺?shù)谋硌莘b以及草帽、酒壺等表演道具。有了這些材料的加入,孩子們的表演更加生動形象,也吸引了更多幼兒參與表演游戲??紤]孩子們的能力差異,我們每一種角色都提供了多件表演服飾,這樣同一個角色可以有好幾個孩子同時參演。在這種平行式的表演中,既能激發(fā)能力強的幼兒再次創(chuàng)造,同時也能為能力較弱的幼兒提供模仿的范本,讓每個孩子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另外,自己動手為表演區(qū)制作道具也是孩子們的樂趣之一。孩子們用廢舊的紙盒、報紙、廣告紙等制作了各式各樣的“草帽”,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還為表演游戲帶來了特別的樂趣。一次浩浩戴著一頂紙盒子制作的帽子表演老爺爺,結果由于帽子太大了,把“老爺爺”的眼睛遮住了,浩浩脫口而出“哎呀,我今天的眼神兒不好,路在哪兒?”引得小猴子們哈哈大笑,直到游戲結束,孩子們還在模仿這句新蹦出來的臺詞??矗⒆觽兊膭?chuàng)造力不經意間就在游戲中體現(xiàn)出來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捕捉到這些點點滴滴。
四、觀察支持,鼓勵幼兒大膽表演,合理創(chuàng)新
教師作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表演游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首先要定位清晰,不能過多地干預幼兒的自主游戲。在幼兒表演游戲時,教師更多的是觀察,了解幼兒的游戲情況,其中包括游戲水平、游戲狀態(tài)、以及需要為其提供哪些幫助和支持等。長時間參與表演游戲,不僅能讓幼兒更多地展現(xiàn)自我,讓幼兒越來越有自信。原本不愛說話,膽子小的幼兒也和大家打成一片,主動與同伴進行交往。表演中,幼兒會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運用已有經驗,創(chuàng)造性進行表演,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表演能力。對于幼兒的表演層次教師可以給予不同的支持與幫助。如在一次《過猴山》的表演游中,由于孩子們并沒有“醉酒”的直接生活經驗,孩子們通過對情節(jié)的理解,小猴子在喝了老爺爺?shù)木浦笞砭苿幼鞯谋硌萆峡偸遣铧c意思。于是我們在游戲后讓孩子們觀看了“醉拳”等一些相關視頻,同時通過教師的肢體動作表現(xiàn),將間接的“感受經驗”轉化為“模仿動作”的直接經驗,引導孩子們去感受身體動作的表現(xiàn)特征。經過這一體驗,孩子們再次表演小猴子醉酒時簡直做到了惟妙惟肖,將表演游戲又提高了一個水平。這樣的游戲過程不僅僅是幼兒成長的過程,作為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同樣也積累了相應的指導經驗,何嘗不是一種成長和提高呢?
綜上所述,繪本表演是幼兒對繪本作品的最終極表現(xiàn),對幼兒的多元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越來越被老師和家長們關注。繪本表演游戲對幼兒語言發(fā)展、動作發(fā)展、情感發(fā)展、同伴合作、表達表征等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對繪本表演游戲中題材的選擇、良好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材料的投放以及教師提供的支持與幫助等方面提供一些相關教育建議。隨著繪本閱讀越來越被重視,繪本表演也成為學前教育界和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將無聲的繪本語言轉化為有聲的多元表達,讓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展現(xiàn)語言表達、肢體表現(xiàn)、情緒控制、動手操作等多元創(chuàng)造力,促進孩子智能、品性各方面良好的發(fā)展。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游戲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創(chuàng)造更好的自己。
【注:本論文系江蘇省常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重點課題《幼兒繪本劇創(chuàng)編與表演的實踐研究》課題論文】
【作者單位:常州市鐘樓區(qū)北港街道中心幼兒園??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