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萍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對電腦作品的評價能給作者帶來厚積薄發(fā)的力量和一點即通的靈感。我們有時卻忽略了這種評價,甚至敷衍了這種評價,使課堂缺失了靈動和色彩。如果我們認真歸納這些精彩的評價,有側重點地對學生進行輔導,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就會得到提升。經過我的教學分析,信息技術課堂上對學生電腦作品的評價應做到如下幾項。
一、重視技術評價,提升操作水平
當一個電腦作品展現在我們面前時,首先會被它的外形、色彩和版面所吸引,而忽視了技術層面的思考與評價。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為特征的指定學習領域。所以,只有重視了信息技術課中作品技術層面的評價,學生的操作水平才能在不斷地否定和贊許聲中得到提升。
在教學自我重組的《自制書簽》一課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讓學生能靈活運用“設置自選圖形格式”中的“填充效果”來選擇圖片作為書簽背景。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個別學生習慣在word中直接插入圖片,然后把圖片調整得和自選圖形差不多大小就算書簽背景了。當時我并沒有阻止他們這么做,等到作品評價環(huán)節(jié)時,我特意將這幾幅作品展示給大家。果真有幾個眼光敏銳的學生立刻發(fā)現了。有的說:“他們的這些圖不算背景,是直接插入的圖片?!庇械恼f:“這些背景圖片和自選圖形的外框不一致,邊角上都是空白的?!边€有的就直接評價:“他們沒用‘設置自選圖形格式來填充背景圖片?!庇谑俏页脽岽蜩F道:“你們觀察的可真仔細,這些作品的設計是不錯的,如果能用正確的方法來操作,相信會更加完美!”這時,我可以看到小作者們眼里透出的絲絲遺憾,他們迫切地想把作品完善好。當再次看他們的作品時,背景圖片和自選圖形已融合在一起,給書簽增色不少。
由于我對技術操作的“故意”忽視,引出了學生對操作方法的犀利評價,觸動了被評價者那根上進的心弦,最后成就了完美的作品。真正實現“評價轉化為動力,動力再內化為技能”。
二、關注設計評價,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目標要求指出,學生要學會使用多媒體制作軟件,運用文字、圖片、聲音等多種方式,靈活地表達想法、創(chuàng)意和研究結果。我認為這種“靈活地表達”就是學生通過精心設計的作品表達出來。這些設計都注入了學生對任務的理解,也能反映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審美能力。因而關注信息技術課堂里有關作品設計的評價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一次主題活動課上,我布置了如下任務:利用word中學過的“自選圖形”“藝術字”等內容,設計一樣生活中見過的物品。學生們很快投入到操作中。但是我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不少學生只是敷衍著完成任務。很快,有些學生做完了,急不可待地舉起小手要求展示,我并沒有動心,繼續(xù)尋找與眾不同的作品。最終我把一位學生的半成品呈現給大家,一時間下面稀里嘩啦什么聲音都有。我請同學們來評一評。一位小個子男同學伶牙俐齒地說:“我認為他做的是光盤的封面。我覺得應該再大點,再圓點就更好了。背景太花了些,上面的文字看不清楚。”說完就自己坐了下去。我向他投去贊許的目光。還有不少同學想發(fā)表評論,我沒有點名,而是因勢利導地說:“這位同學很會動腦,他利用自選圖形里的‘同心圓制作了一張光盤封面,如果把那位同學的建議采納進去,我相信這幅作品會很成功!”話音剛落,學生們就舞動起了鼠標。陣陣點擊聲中,我們的學生設計出了時尚的T恤、淡雅的書皮、漂亮的花傘等等。這就是由一個評價引發(fā)的創(chuàng)意狂潮。
在這節(jié)課里,我給了作品被評價的機會,有效地喚起了學生活躍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火花也就隨即迸發(fā)出來。
三、注重內涵評價,深化人文素養(yǎng)
信息素養(yǎng)是包含人文素養(yǎng)在內的綜合素養(yǎng)。一個有質量的電腦作品,除了能在視覺上吸引眼球,最重要的還是它體現出來的人性之美。
在教低年級學生畫圖時,常常會看到五花八門的作品,一幅圖上可能只有一樣東西,也可能畫了很多互不關聯(lián)的東西。根本看不出他們想表達什么。記得在一次畫圖主題活動課上,我讓學生們畫一幅“快樂的六一兒童節(jié)”,他們聽了可高興了,一臉的期待,我知道這是他們心目中最愛的節(jié)日,應該會有很多要畫的東西。20分鐘過去了,我要求小朋友們下座位去參觀同組小朋友的作品,互評并提出修改意見。我還把評價標準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們對照著標準點評。這種互評方式是他們最喜愛的一種評價方式。一是可以自由選擇評價對象,二是可以自由走動,所以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整個評價過程我只看不說,我看到了這幾幅圖:只畫了幾個氣球的;只寫了幾個字的;還有只畫了一個矩形說是禮物的。這些讓我有些失望,但我還寄希望于這6分鐘的評價。學生們開始修改了,畫面明顯比剛才的豐富了不少,隱約中也能看出些意思。于是我邊巡視邊說:“六一真熱鬧,我們應該把最希望出現的那個場景畫下來,不要怕畫不像,而是要把你的意思用所學的畫圖工具表達出來?!睕]過多久我又去看了看那幾位學生的作品:幾個氣球已經移到了幾位小朋友的腳后面,他們在玩踩氣球游戲;幾個字變到了橫幅上,那是學校為慶祝六一專門拉的橫幅;一個矩形上多了一條歪歪曲曲絲帶,還被一個分不清男女的小朋友捧在手里??赐旰笪液苁歉吲d,雖然畫得并不是很像,但我看出了他們眼中的六一,他們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
人文素養(yǎng)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應該以生為本,建構一個和諧且充滿生機的有人文氣息的課堂。恰當地注重作品內涵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也是這種人文素養(yǎng)得以深化的必備條件。
在對學生電腦作品的評價中,我們過多關注了作品的最終效果的呈現而忽略了操作過程中技術的評價,使得評價偏離了本學科的發(fā)展。所以,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對學生作品的評價還缺乏科學的量化,較為隨意。希望通過我們信息技術老師的不懈努力,積極歸納課堂評價,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qū)東湖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