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虹霞
教學設計,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對教學活動的目標、內(nèi)容、組織形式、教學方式、學習情境、評價指導,及整個教學過程所做的整體系統(tǒng)化策劃和具體安排,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實現(xiàn)在可能條件下的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概念中“基于”二字奠定了學生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操作中,老師常以成人的心態(tài)來看待學生的想法和情感,以致教學設計在課堂實踐中出現(xiàn)生硬、脫節(jié)現(xiàn)象。因此,教師要“稚化”自己,把自己當作學生,用一顆“童心”去探知學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設計課堂教學,也就是說要關注學生,重視學情分析,借以讓設計適應學生的需求。
一、找準學生認知的起點,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
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fā),引導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點,把握新知識的生長點,幫助學生實現(xiàn)同化與遷移,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
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前認真進行備課,對相關的知識進行結構化的處理,了解知識間的聯(lián)系,重點思考:?1.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了或部分掌握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與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樣?2.?學生間的差異如何?學生在學習某一內(nèi)容前的起點能力是什么?3.哪些學習學生自己能夠獨立完成?哪些可以通過學生間的合作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傳授?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等等。4.確定好學生學習的邏輯起點。同時結合學生具有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找到課堂教學的最佳切入點。
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由于其積累的語言和文字并不多,社會實踐經(jīng)驗也不足,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我們就要避免一些相對于這些學生來說過高的要求。類似于比喻句的使用方法、作用等就不適合在一二年級的課堂中作為重點。而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如果在課堂上只停留在讓學生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就低于學生的能力水平,同樣也是不合適的。
二、發(fā)現(xiàn)學生知識的盲點,妥善使用教學方法
在對學生學情把握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知識的盲點,并采用一些教學方法,為學生架起學習的橋梁,讓他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有所成。
如在設計《莫高窟》一文時,關于飛天的一段內(nèi)容不僅文字優(yōu)美,更具寫作借鑒的作用。練習寫話正好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所必須掌握的,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寫作為了一個訓練的重點。但是,如果僅僅讓學生來照樣子寫,不做具體指導,學生很難得到提高。因此,教學設計必須具有梯度性,要給學生一個逐步認識、逐漸習得的過程。
老師預設在學生不能回答到位時,及時點撥,前面是對飛天動作的描寫,后面四字則是作者的一種想象。通過老師這樣一種“重構”課文的教學方法,把學生所學的重難點加以重現(xiàn),使學生學有目標,真正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
三、把準學生情感的脈絡,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習力是一種源自學習者內(nèi)心需求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課堂實踐是分不開的。有了這樣的一種認識后,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要時刻關注好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通過聯(lián)系生活、情境體驗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以最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
如在設計《學會學習》一課時,為了活躍了學生的上課初緊張的情緒,同時也為本文的學習提供了鮮活的事,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
利用班隊課設計一個游戲:讓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然后看清自己的左右手拉著的是誰?確認后,松手。隨意走動,等老師喊停時,大家站定,而后雙手再尋找原來相牽的手(左右手牽的要與原來牽的一致)。這時學生所處的位置往往會很亂,有的可能還出現(xiàn)交叉的現(xiàn)象。接著,學生再想各種辦法使學生恢復原來的位置(拉成一個圓圈)。(注:手不能松開)
師:同學們,記得那次老師讓大家玩的那個游戲嗎?
生:記得。
師:談談你們完成這個游戲過程的心得。
生:我覺得活動中,大家要一起動腦筋想辦法。
生:如果有個同學步調不一致,那這個活動就無法進行。
生:我覺得在玩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大家要互相合作。
師:是?。】磥砟銈兌加兴w會,總結得真好。****,你們男生最喜歡踢球,你們說說要取勝關鍵在哪?
生:老師,取勝的關鍵當然是大家要配合好。
生:是??!只有后衛(wèi)、前鋒在傳球、助攻等環(huán)節(jié)都配合默契,才能取勝。
師:其實,不管是游戲還是踢足球,合作都是最關鍵的。(板書:學會合作)生齊讀課題
新課標中指出:要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設計并組織學生結合實際進行有效的體驗與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是為了學,只有讓學更具成效,教才更具實際意義。教師在完成教學設計的時候應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實行因材施教,確?!懊嫦蛉w學生”的素質教育目標得以實現(xiàn);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上課時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溫馨快樂的情感氛圍;應關注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充分挖掘和顯現(xiàn)教學內(nèi)容中的教育成分,更要在教學設計中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道德表現(xiàn)。這樣一來,伴隨知識的積累,學生的責任感和愛心也得到發(fā)展,使學生知識與人格同步健康成長。
總之,在教學設計時心中有學生,才能設計出適切于學生的教學方案來,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課程理念,更具實效。
【作者單位:太倉市雙鳳鎮(zhèn)新湖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