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瑾
(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血站,遼寧 葫蘆島 125001)
血液成分制備是指將全血分離成單一的血液成分[1]。為患者進行成分輸血,可以幫助患者,快速補充身體所需成分,對患者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2]。既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成分補充,促進患者的盡快恢復,又可以避免血液資源的充分使用,避免浪費情況的產(chǎn)生。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血庫中的39678袋全血,運用全自動血液分離機進行成分制備,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血庫中的39678袋全血,運用全自動血液分離機進行成分制備。將此次成分制備的準確率與以往手工成分制備的準確率進行對比。
1.2 方法
1.2.1 運用全自動血液分離機進行血液分離:將我站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血庫中的39678袋全血運用全自動血液分離機進行血液分離,機器型號為普特SEPAMATIC-SL(Ⅲ)一次可分離四袋全血。具體操作過程如下,首先由操作人員將全血的信息輸入電腦中,在經(jīng)過四個準備步驟,由濾白、熱和、裝杯配平及離心四個部分組成。在準備步驟完成后,將血液裝進儀器的管道中。由工作人員,點擊開始按鈕,確認開始,對各類條形碼進行掃描,就可讓儀器按照特定程序工作,實現(xiàn)血液的分離。在分離過程中,設備會自行記錄分離的相關數(shù)據(jù),工作人員在分離完成后,點擊發(fā)送按鈕,即可完成信息聯(lián)網(wǎng)及保存。
1.2.2 采用手工成分配備進行血液分離流程回顧。具體方法如下:第一步,在電腦中輸入全血的相關信息,然后將電腦中的條形碼與程序原始條形碼進行比對,確定無誤后,做好血液的濾白、熱和、裝杯配平及離心四項準備工作。第二步,按照血液分離的相關操作規(guī)程進行血液分離,將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漿運用虹吸或是壓漿板的方式進行分離。第三步,在分離好的血液中,加入紅細胞保存液和熱合血液。第四步,由工作人員通過電腦運用電腦進行信息的批量處理,再由工作人員選擇分離分離方案,最后將起始血液信息進行選擇,并確認分離,最終完成入庫。
1.3 觀察指標:統(tǒng)計并分析運用全自動血液分離機進行血液成分制備的準確率,并與以往手工血液成分制備的準確率作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中,全自動血液分離機準確完成血液分離39677袋,準確率高達99.99%,根據(jù)以往統(tǒng)計記錄,手工血液成分制備的準確率為85.7%,對比差異顯著,χ2=15.089,P=0.000具有可比性。
在臨床醫(yī)學上,對成分血的使用,已經(jīng)較為普遍[3]。這是由于成分血能及時滿足患者血液成分中的缺失部分,又能將全血進行有效的利用,避免對血液資源的浪費[4]。由于傳統(tǒng)的手工成分配備法準確率較低,效率較低,員工工作量較大,不利于對血液進行更好的管理。所以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應運而生。
相較于傳統(tǒng)的分漿夾制取血液成分法,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在分離過程中,只需要將離心后的血袋掛在正確的掛桿上,設定好相對應的程序后。就不需要專人一直看守,工作人員可以在這段時間內(nèi)進行別的作業(yè),而不需要像傳統(tǒng)的制取辦法,需要人員一直在操作,在效率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因為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由程序控制,相對于工作人員憑經(jīng)驗制取血制品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及長時間性,不會因為人的因素導分離失敗從而造成浪費。尤其是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可以由程序進行控制對全血血液中特定的成分進行分離,避免了傳統(tǒng)分離模式的繁瑣,大大減輕了血站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全自動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由于其定量極為精準,對血液的質(zhì)量,也是一個重要的保障。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是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產(chǎn)物,由于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在工作過程中,對信息的自動記錄功能,保障了工作人員能對信息進行及時的追溯。也為日后的信息調(diào)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現(xiàn)了信息化和數(shù)字化的管理模式。
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的出現(xiàn),不僅使得效率提高,而且使得血液成分制品的質(zhì)量也前進了一大步[5]。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加快了傳統(tǒng)輸血方式由全血輸血向成分輸血的進程,降低了輸血反應,進一步提高了輸血的安全性。綜上,運用全自動血液分離機進行血液分離,意義重大,既是技術的革新的產(chǎn)物,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值得大力推廣與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