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紅
鄒文琴教授三十八年如一日地耕耘在聲樂教學第一線,堅持以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為基礎,廣泛吸收姊妹藝術精華,借鑒西方演唱藝術的訓練手法,發(fā)展并創(chuàng)新了民族聲樂教學理論,其卓有成效的教學手段和巨大的教學成就,對我國民族聲樂表演和教學實踐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下面將鄒文琴教授為原空政文工團獨唱演員、抒情女高音陳燕妮上課的內容記錄下來,與各位聲樂同人分享(下文中,鄒文琴教授簡稱“師”,陳燕妮簡稱“生”)。
師:我們開始練聲,先練一條上行級進音階練習。
(學生從小字一組的c開始,上行唱至小字一組的e)
師:你注意氣息要深,剛才唱得淺了,要感覺“吸著唱”。
(學生調整后,再次從小字一組的c開始上行唱至小字二組的f;學生演唱過程中,教師以手勢提示)
師:注意吸氣時放松,隨著旋律升高,胸腔要不斷地擴張,雙腳要“抓”住地,注意聲音只有一個方向—往下,否則氣息會浮起來。吸氣的同時,口蓋就應該抬起來,你剛才準備得晚了,這樣聲音的位置就低了。
(教師示范打開口腔的動作)你看共鳴腔體里面打開的感覺,如同人在跑步時的吸氣,是通暢的,你試一試在高位置上起。
(學生調整后從小字二組的b開始,下行唱至小字二組的f)
師:注意松開喉嚨,張開喉道,再用氣。你的喉頭位置太高了,導致聲音抖了。
喉頭的位置一定要相對低且穩(wěn)住,這樣才有空間。只有有了空間,才會有泛音。唱的時候想想“吞氣”的感覺,你再試試。
(學生調整后從小字二組的g開始,下行唱至小字一組的g)
師:很好,喉頭的位置穩(wěn)住,聲音就不會抖,一定要這樣練。你能聽出來嗎?
生:老師,我還覺得最開始的聲音有泛音呢。
師:(教師模仿學生喉頭位置較高狀態(tài)下發(fā)出的聲音)你聽,這是嗓子肌肉的聲,不是有空間的泛音。
(學生從小字一組的g開始,上行唱至小字二組的e)
師:你有沒有感覺到在唱“si-do-re”時,喉頭不夠穩(wěn)定了呢?要松開嘴,把共鳴腔里面“吸涼了”,感覺涼氣可以通下去。剛才唱“si-do-re”時,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音高上,喉頭動了,聲音有點兒卡。順著“yu”過去,不要想音量,調整歌唱狀態(tài),嘴放松,守住丹田。
(當學生唱到“re”時喉頭又動了)
師:你唱到“re”時想的是什么?想著音高上不去?
生:丹田沒守住,聲音就沒有往下走。
師:對!越到高音,胸腔越要打開,感覺聲音“插進”胸腔里面,“插”得很深。(教師示范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讓學生感受到扎實的氣息支持下發(fā)出的聲音)因為到高音區(qū)了,你是不是想著音高,抬了一下口蓋?
生:是。
師:你的注意力,應該是在向下唱的同時,再抬口蓋?!皔u”抬起來,這個“抬”是在吸氣的時候“抬”,音量可以控制,都在氣上。你再試試,體會下感覺。
(學生從小字二組的g開始,上行唱至小字二組的b時,聲音再次卡住了)
師:你記得龔琳娜在講座中提到的嗎?
生:龔琳娜談道,老師說了,聲音好比是風箏,可以高、可以低,但是越到高音,底下越要拽住。
師:“底下”,就是風箏的線軸,一定要拽?。蛔⒁饬Σ灰旁谔焐巷w著的風箏,一想風箏,氣息就浮起來了。唱到高音要感覺喉位很低,氣息的支持才會更深。好,你再試試。
(學生從小字二組的a開始,上行唱至小字二組的b)
師:對了!這就對了。這個音,感覺是在高位置和深氣息的協調運用中發(fā)出的,聲音通暢、有力。
(學生從小字二組的a開始,下行唱至小字一組的b)
師:好,你的口蓋不要繼續(xù)抬了。歌唱狀態(tài)的準備,應該是吸氣、準備好位置、抬口蓋,然后唱。你的第二步準備得不好,因為剛剛你的注意力都在氣上了。再來一次,吸氣的同時把歌唱的位置抬起來,都準備好了再唱,懂嗎?
(學生從小字一組的b開始,下行唱至小字一組的g)
師:好,有一種說法是口蓋“拎”著走,你得“拎”著口蓋走,不能掉下來。吸氣的時候就“拎”住,在高位置上“拎”著口蓋走。你現在口蓋很被動,想想“拎”著口蓋的感覺。
你撅著嘴唱的“yu”,不對。咬字時,要注意嘴部的自然狀態(tài),把鼻翼打開,自然地說。
(學生從小字一組的g開始,下行唱至小字一組的c)
師:練聲要練對!千萬不能聽著音量去唱,一定是歌唱狀態(tài)要“走”在聲音的前面!所以你們要不時“回爐”,調整回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不能唱“野”了。
好,下面準備唱歌吧!先唱《葬花吟》,說說你對這首歌的理解,做過功課吧?簡單講一下。
生:做過,不過有些忘記了。大概是林黛玉誤會了賈寶玉,以為他對薛寶釵好,心情郁悶。
師:這首歌講的是黛玉觸景生情,看到那些花瓣,感到心灰意冷,有種憂愁,感覺自己的命運凄慘。她一邊哭,一邊去埋掉花瓣,完全是心情的一種流露。想一想,用眼睛“唱”,想好跳音,在音樂里去“訴說”。
(學生完整演唱全曲)
師:我覺得你還是太去“唱”了,訴說感不夠!在“天”那里唱的感覺多了,一下子聲音就開大了,讓聽者從意境中掉出來了,這樣的聲音脫離了人物,懂嗎?從高音“天盡頭”那里再試試,不要想著音量,也不要想著打開,就往外“說”,用情緒、用氣“說”出來。
(學生按要求演唱,剛唱完“天盡頭”,教師示意停)
師:“天”應該怎么說?
生:“t-i-an”。
師:要注意咬字,感覺到了嗎?你前面喉嚨有些重了,所以位置有點低,音量就大了;位置要再高一點兒,聲音才會更干凈。
(教師范唱“天”)聲音位置高了,離喉嚨就遠了。記住,要說話,而不是唱!帶著旋律說話,把“你”(即林黛玉)的心情告訴我們。
(學生合樂演唱第二段的首句后,教師示意停)
師:你能不能在“一年三百六十日”中的“一年”這里不要換氣,在“百”后面換,試試看?,F在換氣太多,語氣不連貫了。把氣用勻了,想好哪個地方該放出來,哪個地方該收,試一下,輕輕地說。
(學生繼續(xù)從第二段首句唱起,唱至“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教師示意停)
師:我覺得“天”這里聲音位置還是有點低,先抬起口蓋再唱,在口蓋以上哼鳴點咬字,現在聽上去還是嗓子部分太多。(教師示范跳音“天”)抬起口蓋,想想“天”怎么咬字?歸韻了沒有?要歸上去!你再念一下“天”,別壓在舌根上。
(學生按要求唱“天盡頭”,教師示意停)
師:聲音要靠前一些。之前的“天”太響了,那個聲音很過癮,但是不符合人物,不符合那個時代。聲音太雄壯,就把意境都破壞了。要在意境里,非常安靜,林黛玉自己孤零零地在那里邊哭邊葬花,所以音量不能那么大,應該讓別人聽著這個聲音很凄涼、很弱、很無助,要有安靜、空曠、無助的感覺。你剛才唱得太“吵”了,整首歌還要再安靜些,在靜中唱、動靜適宜。時代背景和人物性格特點要把握準確,這樣唱出的聲音才是講究的,有魅力的!
(學生從“天盡頭”開始,唱至結束)
師:對,這首歌一定不能“開”大。時代感、人物感、歌曲的情境,整個氣氛都要保持好,一旦破壞就不感人了。唱歌要先設計好,要準確把握作品風格,不能用一種感覺唱所有的歌,主要是在歌唱語言和意境上。傳統音樂的精華很多都體現在這里面,完全用氣息去控制。注意聽伴奏,(開始哼唱“一年……”)你感覺出來了嗎?這里要有收、放、揉,等等。要想“一年三百六十日”是干嗎呀?它里面是有內容、有潛臺詞的,所以唱前面時要把后面的意思襯托出來。這首歌情感表達要很細膩,要唱出自己的理解。
(學生完整演唱)
師:好聽些了吧?語言太重要了,要用語言和觀眾交流。如果沒有把語言的情緒表達好,怎么跟觀眾交流啊?所以,一定要把作品“吃透”,首先明白“它”是在說什么、表現什么樣的一個人,意境是什么,場景是什么樣?其次,語言就是風格,要把語言搞清楚,怎么咬字吐字。再次,就是字頭的作用,字頭是表現情緒的,喜怒哀樂的表達都在字頭上。最后要強調的,就是音樂的強弱,四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次強、弱,這首歌里面都有。
好的,接下來唱《瑤族舞曲》吧。這首歌的音樂要“拉開”點兒,流動起來,顴骨以上“打開”,在想好高位置的基礎上,守住丹田。
(學生完整演唱《瑤族舞曲》)
師:《瑤族舞曲》跟《葬花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音樂風格,這首少數民族的歌要更樸實、直接、簡單些,不要太纏綿了。在咬字上,要注意字頭短促。漢族音樂多是含蓄、內向,而少數民族歌曲要再直接一點兒,另外,這首歌,重點在它的節(jié)奏上,因為它是由器樂曲填詞改編的,所以還要把握好它原來的音樂律動。
(學生演唱一段結束后,教師示意停)
師:你現在“唱”的成分太多了,我覺得要體會“說”的感覺,帶著旋律說話!
(學生從頭演唱,直至B段快板結束,教師示意停)
師:“篝火、蘆笙、火把”是幾個層次、幾個方面,聲音和情緒也要有不同的層次,不能單一。唱“阿依呦”,要把前面的“蘆笙和篝火”都唱在它里面,要感受到場景,光唱詞而心里沒有感覺、沒有畫面,還是蒼白的。重唱下這一段,要置身歌詞所表現的畫面中。
(學生從“篝火點起來”開始,唱至最后一個長音“哎”剛發(fā)出來,教師示意停)
師:最后的長音“哎”,要做到弱起漸強,最后喊出去。你剛才弱起漸強之后卻平靜下來,情緒掉下來了,不要唱聲音,要在作品表達中體現你的藝術修養(yǎng)。
(學生開始從B段結尾處“哎依呦……”開始唱,接慢板“哥有一個夢……”,直至全曲結束)
師:看,這樣處理這首歌就唱“活”了吧?大家往往太注重聲音了。(教師示范發(fā)出結實、明亮的聲音)這個聲音很飽滿,很亮、很通暢,但是沒有內涵,沒有內涵的聲音是蒼白的,所以它不感人。你要記住今天這樣的處理方式,完全從音樂的角度出發(fā)。另外,就是要分析少數民族的特性,質樸、直爽、愛憎分明,表達情感也比較直接;不同于林黛玉的委婉、柔弱。
像你這樣,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已經五年了,即便在學校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需要經?!盎貭t”。聲樂就是這樣,盡管你當時學得還不錯,但是走上工作崗位后什么曲目都要唱,演出任務繁重,有時難免會“跑范兒”。所以,老師這里隨時為你們開著大門,需要的時候回來,老師肯定還會繼續(xù)幫你們的。一是為了讓你們在工作上表現更出色,二是幫助你們加強對作品風格的理解。風格不同,音色就不同,咬字吐字上也會有不同,這些都是要把握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們工作中往往用擴音比較多,擴音用多了就容易偷懶,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歌唱的位置,位置低了,氣息也會淺。所以,平時要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基本功訓練。課后,希望你再好好體會一下兩首歌曲的不同風格,在語言、音色上表現的不同,還有每個音、每個樂句都要用情感唱,強弱、快慢要有對比,這樣才能做到抑揚頓挫!說一說,今天的課有什么體會?
生:我覺得今天演唱的《瑤族舞曲》是最好的一次。字頭短促了,吐字更清晰了,而且我把這首作品表現得更熱情、積極了。在音樂處理上,我感覺更加細膩了,吐字更講究了,作品的風格更加準確了。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