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柱奇
廣西崇左市轄地有大新、龍州、寧明、憑祥4個縣(市)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533公里,占廣西陸地邊境線的50.76%,是廣西陸地邊境線最長的地級市。全市轄有5個國家一類口岸、2個國家二類口岸、14個邊民互市點。從鎮(zhèn)南關到友誼關、從手提肩挑邊民互市到大型貨車運輸邊境大額貿易、從沿邊開放城市到重點開放開發(fā)試驗區(qū)的歷史演變,可以一窺崇左這個“中國邊貿之都”的發(fā)展歷史進程。
據記載,鎮(zhèn)南關始建于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曾稱雞陵關、大南關和界首關,位于今憑祥市西南15公里處,踞大青山、金雞山(古稱錦雞陵)隘口,與西北的平而關、水口關合稱“南天三關”,是中越兩國邊境線上最重要的隘口。關城附近山巒重疊,谷深林茂,地勢險要,故古有“南疆要塞”之稱。
近現代史上,在這一南疆要塞,不僅發(fā)生過著名的抗擊法軍“鎮(zhèn)南關大捷”、同盟會反清“鎮(zhèn)南關起義”,還發(fā)生過標志廣西全境解放的五星紅旗插上鎮(zhèn)南關的重要歷史事件。
1949年11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路軍第十三兵團三十八軍、三十九軍發(fā)起廣西戰(zhàn)役。隨即南路軍第二野戰(zhàn)軍四兵團及四野四十三軍插進粵桂南地區(qū),截斷白崇禧集團經雷州半島、欽州灣逃往海南的道路。中路軍第十二兵團向桂北、桂東進擊。1949年11月21日,解放軍進占賀縣(今賀州市八步區(qū))。11月22日至12月4日,桂北人民解放總隊配合我野戰(zhàn)軍解放了桂林、柳州、梧州和南寧等主要城市。12月11日,西路軍第三十九軍一一五師占領鎮(zhèn)南關。隨著解放大軍把紅旗插上憑祥鎮(zhèn)南關,廣西戰(zhàn)役勝利結束,標志廣西全境得到解放。
1953年1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鎮(zhèn)南關改名為睦南關。1965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改名為友誼關。開國元勛陳毅元帥題寫關名并勒石關上,羅瑞卿大將參加命名典禮。
如今,友誼關口岸是國際性口岸,是水果、種苗、糧食、進口冰鮮水產品指定口岸,是廣西口岸功能最完備的國際口岸,也是中國通往越南最大最便捷的陸路口岸。友誼關口岸占地面積約92003.88平方米,由綜保區(qū)、服務中心、旅客聯檢樓、旅客出入境廊道、友誼關廣場組成。口岸于1951年開通,1978年因中越關系緊張而關閉。之后,隨著中越兩國關系的改善,1992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友誼關恢復對外開放。2016年,友誼關口岸簽證業(yè)務獲國務院批準。2017年2月1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友誼關公路口岸擴大開放浦寨、弄堯2個通道,通道性質為雙邊性常年開放公路客貨運輸通道。
崇左市與越南邊貿發(fā)展歷史悠久。從手提肩挑到大型貨車運輸的歷史轉變,正是崇左邊貿發(fā)展從少到多、由小到大的發(fā)展歷程形象而生動的寫照。
崇左4個邊境縣(市)自古對越通商。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戰(zhàn)爭結束,蘇元春為戍邊安民,移民實邊,在駐地攔崗閘(即隘口)建房造圩,鼓勵邊民聚居經商。來隘口趕圩的群眾,每人次賞賜銅錢5枚,免費施粥或米粉一碗,招引邊民群眾。對戰(zhàn)爭流落的散兵游勇,串村走屯的貨郎擔,無家可歸的外來游民,也收留安置在隘口定居。隨后外地一些群眾,亦感于邊境生意好做謀生容易,也慕名前來隘口落戶,成家立業(yè),世代繁衍,久而久之,隘口便成為百多戶居民的固定圩鎮(zhèn),逢農歷二、五、八日為圩期,中越邊民、商販逐漸集中在隘口街做買賣,商業(yè)日趨活躍,形成最早的邊境貿易市場。
清宣統(tǒng)至民國初年,中越邊民商販往來經商人次逐日增多,出境商販先在隘口住宿一宵,次日凌晨出境,在越南同登等集市做完買賣后趕回隘口過夜,然后將貨物運銷內地,不在越南境內滯留,進出國境以隘口作為起止站甚為方便。走私商販經常從云南、貴州販運鴉片入廣西,取道靖西、大新、雷平、龍州至隘口集結成幫,雇請?zhí)舴蛉迨瞬坏?,肩挑背負,武裝押運,經關前隘、龍門關出越南,運銷同登、彭家、諒山、太原、河內各地。市場上供出口的商品有點梅紗、金絲絨、陰丹士林布、白扣布、元貢布、雙妹花露水、虎標萬金油、八封丹、火柴、肥皂、燒酒等。從越南運入我方境內的是八角、桂皮、砂仁、巴戟、甘草、蛇類等山貨,也有零星日用品洋貨流入,每日趕圩邊民都有三五百人次,圩期多達千余人次。每圩交易額約8000銀元,以貨換貨甚少。越南被法國占領后,在市場流通的貨幣以法光、法紙為主,后亦有桂鈔流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越雙方貿易有了新的發(fā)展。據有關史料記載,1953年初,憑祥成立了由政府、海關、外貿、稅務、銀行等部門組成的對越小額貿易聯合辦事處,設5個股,有職工229人。當年1月20日正式對越開放。1953年4月,隨著邊貿的發(fā)展,憑祥又相應成立了對越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隘口兌換所、平而兌換所,專門辦理雙方邊民出入境貿易兌換越幣和越邊民入境存入人民幣業(yè)務。1953年10月,成立睦南關(今友誼關)口岸委員會,由政府和8個外事單位以及公安、銀行、駐軍聯合組成。這8個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關邊防檢查站、中國海關憑祥分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憑祥衛(wèi)生檢疫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憑祥動植物檢疫所、中國國際旅行社憑祥支社、中國對外貿易運輸公司憑祥分公司、柳州鐵路局憑祥火車站、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外事處憑祥分處。1958年則設睦南關、平而關、叫隘關3個口岸委員會,負責檢查過境人員、物資、郵件;負責與越方面口岸委員會會談會晤,處理邊境邊貿事宜等。當時越南駐憑祥市的機構主要有:越南外商部運輸總局兼總公司駐憑祥運輸班、越南人民軍后勤總局駐憑祥接收班、越南交通部鐵路總局駐憑祥交接所等。由于機構齊全,開放有方,雙方過境人員日益增多,邊境成交額急劇上升。1952年中越簽訂第一個貿易合同。1956年,兩國貿易額已是1952年的13倍,居全越南對各國貿易的首位。1971至1975年,通過憑祥友誼關口岸運往越南的各種物資就達到600多萬噸。
1953年初,我國政府決定開放隘口、平而等在內的邊境小額貿易口岸。憑祥成立由政府、海關、外貿、稅務、銀行等部門組成的對越小額貿易聯合辦事處。4月,中國人民銀行成立隘口、平而2個兌換所。10月,成立睦南關口岸委員會。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開放中越邊緣地區(qū)小額貿易,以便中越邊民商業(yè)往來”的指示精神,廣西省人民委員會于1月8日隨即以省經字第63號頒發(fā)《廣西省中越邊緣地區(qū)小額貿易管理辦法》對中越邊境小額貿易作了具體規(guī)定:邊緣地區(qū)指由國界至國境20公里以內的地區(qū)。交換產品以自產、自種、自養(yǎng)、自銷和自用為主。越方入境的主要是農副土特產品、中藥材等;我方出口的主要是五金、百貨等日用生活用品。未列入范圍的,禁止進出口;小額貿易指每人次運出或運入的商品價值,不得超過人民幣10萬元或等值的越南盾為限(后調整為20萬至100萬元);小額貿易的市場管理,由當地人民政府、海關、外貿、稅務、人民銀行和邊防公安部隊等有關單位組成統(tǒng)一管理機構,名為廣西省中越邊緣地區(qū)小額貿易憑祥聯合辦事處;邊境居民欲進入越南邊境進行小額貿易,須向當地政府申請領取邊境通行證,方能出國貿易;越南貨幣不準攜入我境內流通使用,我國貨幣也禁止攜出國境,在進行交易中所得的人民幣,可在當地人民銀行兌換成越幣后,憑銀行兌換憑證攜帶出境;小額貿易貨值在1萬元以上者照章納稅,1萬元以下者免稅。
改革開放后,由于國家實行對外開放合作,尤其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全面啟動及“一帶一路”的構建,全市邊境貿易進入快速發(fā)展的新時期。
以憑祥市為例。1992年6月國務院批準憑祥為沿邊對外開放城市,這為憑祥邊貿發(fā)展提供了強大動力。過去,憑祥市70%的財政靠上級補助。隨著邊境貿易的發(fā)展,財政收入快速增長。1992年實現財政收入2736萬元,2002年實現財政收入1.12億元,10間增長了3.1倍,2010年實現財政收入5.08億元,比1992年增長17.5倍,其中70%的財政收入來源于邊境貿易稅費收入。外貿進出口成交額由2005年的60.8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264.5億元,年均增長34.2%。
近年來,南友高速公路與越南一號公路的連接,以及口岸及邊貿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和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為水果等大批量貿易提供了便利條件。目前,每天都有數十輛滿載幾十噸的新鮮水果整車出口按順序過友誼關口岸貨檢通道的越南貨車緩緩駛入浦寨邊境貿易區(qū)。僅崇左憑祥市從東盟進口的水果貿易量就占全國進口水果的46%。經過這里出口的水果量也占據了全國水果出口的半壁江山。
1992年6月,國務院批準憑祥為沿邊對外開放城市。隨著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合作步伐的加快,崇左在對外開放合作中的區(qū)位地緣優(yōu)勢及其重要作用日益凸顯。2016年8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廣西憑祥重點開發(fā)開放試驗區(qū)。2016年8月29日,中國共產黨崇左市第四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打造南寧—崇左—憑祥對外開放經濟帶,做好口岸經濟發(fā)展大文章。
2017年8月30日,在友誼關口岸正式啟動越南盾現鈔跨境調運,開啟了廣西通過陸路口岸直接從越南調運越南盾現鈔的先河。另外,跨境勞務合作穩(wěn)步推進,配套機制不斷得到完善。2018年4月,成立了跨境勞務人員法治宣傳教育培訓基地——中越跨境勞務法治宣傳教育(弄懷)培訓基地,成立了廣西首個一類口岸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即水口口岸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首個涉外產業(yè)園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即中泰(崇左)產業(yè)園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全國首個邊貿國檢試驗區(qū)已在憑祥落成,實現互市貿易無紙化報檢,使用APP自助終端。邊境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廣貿通”一、二期開發(fā)建設并投入運營;搭建“信息系統(tǒng)+結算中心”模式,全面升級互市貿易結算監(jiān)管與服務,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鋪開互市貿易結算改革,推進一系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先行先試政策落實。2018年1月至6月,崇左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121.47億元,占崇左市本外幣跨境收支比重達84.60%。其中,實收45.21億元,實付76.27億元。自2010年6月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起至2018年6月末,崇左市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結算量4519.25億元。
現在,崇左這個中國邊貿之都正以擴大規(guī)模、優(yōu)化結構、轉型升級為方向,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著力打造國際經貿合作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