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大學學工部發(fā)布一則學風建設通知引發(fā)學生熱議。通知中要求學生要上早晚自習,上課上交手機,在寢室晚9點前都必須學習……對此,有人拍手叫好,也有學生表示有重返高中的感覺,質(zhì)疑其矯枉過正。
(4月2日 新浪新聞)
衡陽市石鼓區(qū)角山中學劉和平 因為大學對早晚自習沒有硬性要求,于是很多大學生的早晚時間被挪作他用,日復一日,便放松了對學習的要求,混文憑成為一些人讀大學的目標,自由散漫惡習由此形成。湖南大學明確要求大學生按時參加早晚自習,就是要與自由散漫決裂,告別混文憑人生。這樣的校規(guī)是對大學生人生真正負責,不是矯枉過正,而是撥亂反正,是大學教育的理性回歸,我們應該為此點贊。
龍山縣教育和體育局向碧波 大學是培養(yǎng)具有學術氣質(zhì)、創(chuàng)新思維人才的象牙塔,強制大學生早晚自習,對于即將步入職場的他們,無異于“包辦”式教育。縱觀世界一流沒有“圍墻”的大學,都倡導文化底蘊對于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不妨改進和完善現(xiàn)有的“積分制”“時限制”培養(yǎng)模式,讓學生自加壓力、自有動力,在與社會充分銜接、融合的氛圍下,實現(xiàn)高端教育的“寬進嚴出”,使每個走出校園的大學生畢業(yè)即能就業(yè),就業(yè)即能興業(yè)。
讀者樊耀文 大學生上早晚自習沒有什么不好。溫故而知新,課堂上學的東西不一定能全面掌握,而早晚自習能鞏固所學知識。另外,人們除了在課堂學習到知識以外,很大一部分是靠自學學來的,而上早晚自習,正是學生們自學的最佳時機。
浙江省淳安縣睿達實驗學校劉云海 大學生的課外時間應當有相對的自由,在白天完成應有學業(yè)的前提下,晚上應當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時間,大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勤工儉學、在電腦上創(chuàng)作寫稿、到圖書館查資料、聯(lián)系創(chuàng)業(yè)事宜,等等。如果強制上晚自習,無疑將扼殺大學生的個性特長,影響大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讀者童其君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曾說:美國的大學生是最苦的,相比之下,中國的孩子到了大學,卻一下子放松下來了。他們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4年,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4年。所以,美國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多的。為此,有人非常感慨地說,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所以,筆者認為,是該強制上自習的時候了。
讀者喬英杰 筆者以為,除非遇有特殊或緊急狀況,否則任何“強制”措施都不會是最好的管理。大學生雖然在年齡上大多已經(jīng)成年,但在心理上還遠未成熟,他們思想活躍有主見,喜歡追求更加豐富與自由的校園生活。所以,先不要說校方對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有無精力和人員去管理,僅就這一不容置疑的強硬口氣便極易引發(fā)大學生們的抵觸情緒,效果自然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