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10年前,天津大沽炮臺。
一位67歲的老人面臨這樣一個抉擇:前面是兩萬多名侵略軍和無數堅船利炮的集結,而他的部下不過弱旅三千;后方則是一道加封圣旨,升調他赴新疆任喀什噶爾提督一職。
一方龍?zhí)痘⒀ā⒕潘酪簧?,一方高官俸祿、前程似錦,在那樣一個“以忠為天”的年代,這個老人卻毅然走向了龍?zhí)痘⒀?,久經沙場的他比誰都明白,他這一走,注定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他慷慨激昂,身先士卒,但終于還是無力回天,壯烈殉國。但他那一句“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的驚天吶喊,盡管時隔百年,現在聽來依舊振聾發(fā)聵。
這個老人姓羅,名榮光,清末著名愛國將領。
二
20世紀30年代,幽暗的燈光下。
無論是浪跡北京,還是輾轉青島,也無論是困窘難耐,還是失意落寞,而立之年的他始終筆耕不輟,全然沉醉于自己的世界。
這個男人14歲入伍,15歲隨軍外出,終因看盡人世黑暗而心生厭惡,只有高小畢業(yè)的他斷然于1923年只身奔赴北京學習文學。
盡管與當時新文學主將們理念背道而馳,但他依舊固執(zhí)地堅持書寫他自己內心的和諧,書寫人性大美,也恰恰是在這種境況下,一個關于翠翠的愛情故事橫空出世?!安徽鄄粡模嵌菲湮?;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是后人對他的評價,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這個男人原名沈岳煥,亦作沈從文,現代著名作家。
三
2016年秋日傍晚,長沙的一個普通街坊。
他今年38歲,河南人,職業(yè)中專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家鄉(xiāng)的一家工廠,后來工廠倒閉,他也跟著失業(yè)。上有體弱多病的父母雙親,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孩,為了家庭,他選擇背井離鄉(xiāng),只身來到長沙,成為一個每天穿梭在寒風烈日下的賣饅頭小商販。
當了解到我正在讀高中時,他一下子興奮起來,不停地向我打聽學習方法,他說,他不能讓孩子也像他一樣,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大學,因為他相信只有通過讀書和奮斗才有希望改變孩子的命運。
天氣陰涼,夜幕降臨,寒風開始呼嘯,街上的行人越來越少,我勸他明天再來賣,但他說明天有明天的任務,今天能多賣一個是一個。我甚至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因為他說自己就是一小人物,名字不值一提。
他姓王,一個普通的農民,也是一個偉大的父親。
生命中總有那么一種感動讓你我淚流滿面,也總有那么一些故事讓你我不能忘懷。
不管他是功名赫赫的將軍,還是大名鼎鼎的文豪,抑或是平凡至極的農民,但在這里,他們都是平等的,因為他們都撐起了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
也正因為世世代代、千千萬萬的人都像他們一樣,自始至終都固守著自己內心的理想,并堅持為之不懈奮斗,這片土地才蘊含了魅力,這個民族才充滿了未來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