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紅樓夢》中,寶黛的初次相見,給寶玉印象最深的,就是林黛玉的眉毛和眼睛。作為五官中的“配角”,眉毛總在無聲之間表達出人的內(nèi)心世界。
眉毛,也被稱作“七情之虹”。因為眉目傳情,且使面部更加立體,眉妝在我國古代的地位遠高于眼妝。
畫眉之風(fēng)起于戰(zhàn)國,流行于全國許多地區(qū)。最早的“眉筆”隨手可得,用柳枝燒焦后涂在眉毛上。想來是年輕女子在耕種、家務(wù)、閑暇時,用身邊的物件對自己進行妝飾。
漢代是我國眉妝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期,眉形呈多樣化,從長眉到八字眉,還有以眉色命名的遠山眉,以及愁眉。《西京雜記》中寫:“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边@是說把眉毛畫成長長彎彎的,像遠山一樣秀麗。后來又發(fā)展成用翠綠色畫眉,且在宮廷中也很流行。《米莊臺記》中說:“魏武帝令宮人畫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甚長,人謂之仙娥妝。”這種翠眉的流行反而使黑色描眉成了新鮮事。
東晉時期畫家顧愷之的傳世之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中,女子始終是細蛾眉??梢哉f,這種眉形也是當(dāng)時的主流。
唐代是婦女裝飾十分繁盛的一個時期,尤以眉妝為最。史料記載,到了唐玄宗時畫眉形式已多姿多彩,流行的就有十種眉: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梢?,古人的愛美之心一點不比現(xiàn)代人少。
在唐代之前,眉毛大多以細為美,而當(dāng)衡量美女的標準從瘦變?yōu)榕趾?,連眉妝的流行也從細長轉(zhuǎn)為闊而短的階段,形如桂葉或蛾翅。唐朝詩人元稹所做“莫畫長眉畫短眉”就是明證;李賀詩中也說“新桂如蛾眉”。特別是年輕女子非常講究“削發(fā)露額”,畫眉前,先刮掉原始的眉毛,然后再在臉上敷上妝粉。與原來的眉相比,“再創(chuàng)作”的眉毛從位置到形狀都有所變化,又給女子扮美提供了無限可能?,F(xiàn)在不少存世的唐代仕女畫,就可看到當(dāng)時女子“修眉”風(fēng)行。到了宋代,據(jù)說在一些風(fēng)月場所中的女子,百日內(nèi)眉式無一重復(fù)。
唐代剃眉毛的時尚也流傳到了一衣帶水的日本。早在日本歷史上的平安時代,在貴族中就有拔眉染齒的習(xí)俗了。這種相當(dāng)“時尚”的妝容是把眉毛畫在額頭的高處,畫成兩個拇指大小、對稱的橢圓形,這種眉毛也被稱為“麻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