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悉,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8 年繼續(xù)自主招生,計劃名額為93 個,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網(wǎng)絡空間安全學院作為首批一流網(wǎng)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之一,歡迎在網(wǎng)絡空間安全方面具備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報考。(安徽網(wǎng) 3月23日)
2018年高考在即,各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作出歡迎“偏才怪才”報考的表態(tài),彰顯了一流高?!安痪幸桓窠等瞬拧钡臍舛龋拇_值得稱道。但依筆者之見,自主招生關(guān)系茲事體大,“偏才怪才”雖難得,公平公正的攬才導向不能動搖。
高校向“偏才怪才”敞開大門,首先要面對的質(zhì)疑在于,什么樣的人才算得上“偏才怪才”?其才能是否出眾,出眾到什么程度,如何鑒定?“偏才怪才”是一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事,即便是深諳選才之道的“伯樂”,也無法保證每次都能相中“千里馬”,何況是自主招生的考官?
正因為“偏才怪才”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增加了自主招生中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是好事,好在讓一些優(yōu)秀的人才,擺脫“唯分數(shù)論”的束縛脫穎而出;但也是壞事,壞在讓部分投機的學生、家長、學校有了可操作的空間,滋生了灰色利益鏈。特別值得警惕的是,自主招生的“指揮棒”效應,很有可能讓“偏才怪才”成為一門生意,培訓機構(gòu)投其所好,高校喜歡什么樣的“偏才怪才”,就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什么樣的“偏才怪才”,借此斂財、破壞招生秩序,更與自主招生的初衷相悖。
為了呵護高考的公平公正,教育部日前出臺政策,取消了多項高考加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自主招生尤須以公平公正為準繩,在選拔“偏才怪才”的過程中,給出公開透明的評價標準,即使遇到“天才”,也應將“破格”招錄的原因公之于眾,無論是統(tǒng)招還是特招,“公平”才是高考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