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發(fā)黃的扉頁,墨跡交織透出睿智氣息。光影明滅間,新的答案已經(jīng)浮現(xiàn),而空白的部分,正靜等著我來發(fā)問。
前幾天,我撿到一本書,書頁陳舊卻完全空白!回到家中,我來了興致,決定自己提筆書寫,隨手記下心中所想:“仁者,何也?”
正沉思間,面前空白書頁上光影流轉(zhuǎn),依稀看到有一間古樸風(fēng)雅的書室,孔夫子正飽蘸濃墨,提筆在竹簡上寫著什么,神色間一片淡然,而遠處天際亦是一輪明月,萬點清輝。
此時,空白書頁上開始浮現(xiàn)出字跡:“仁者愛人?!?/p>
哈,原來我竟拾得一本“夫子書”,我提問,夫子解答!真是奇遇!
翻開“夫子書”,我們已談了不少
“夫子,此‘仁’字意義深沉,如何才做到‘仁’呢?”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p>
“哦,仁者愛人,要對他人抱有仁愛之心。做到仁的方法就是要推己及人,在自己謀求發(fā)展時,也要幫助他人發(fā)展。要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由自己想到別人,一點點積累愛人助人的情懷與修養(yǎng)。并且不只是口頭上說說,一定要付諸行動。我這樣理解對嗎?”
書頁上顯現(xiàn)出夫子溫和贊許的笑臉,那和善的面龐漸漸清晰,光影在書頁間閃爍,我甚至遇上了他淡然卻含著希望的眼神,心下有些震撼,這是穿越了歷史的對視??!
細想想,夫子提出的觀點可以應(yīng)用于今天的社會,人們要以廣博的胸懷互尊互愛,守仁行仁,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在為自己思考的同時多想想他人。我們每個人都要背負(fù)起自己的責(zé)任,提升自己的同時帶動周圍的人共同良性發(fā)展。
“夫子,若是遇到很大的誘惑,人們忘記了自己最初的仁愛之心,又當(dāng)如何?”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p>
與夫子談了這么多,我又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疑問。孔夫子的主張是“仁”,強調(diào)自身修養(yǎng),他任魯國大司寇時,推行禮治,施以仁政,使魯國大治。難道仁政有這么大作用嗎?我再次發(fā)問:
“夫子,如何利用‘仁政’治國呢?”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夫子書中光亮飄忽旋轉(zhuǎn),夫子的答案在書頁間浮現(xiàn)出來。
我明白了,夫子“仁”的思想,不僅在于個人自身求“仁”,還在于整個社會守“仁”,進而擴大到國家治理施“仁”。正因為我們的民族有了夫子“仁”的思想,所以中國人有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有了“天下大同”的追求,有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壯志。
我合上書本,靜靜思考著夫子的答案
一位歷史的哲人、心靈的巨人關(guān)于“仁”的答案,這是跨越千年的對話,這是古今文明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