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性格的個性化都很強,當面對困難、壓力、挫折等問題的時候,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容易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1)認知障礙。如學生看問題不能一分為二,總是看別人不順眼。(2)情緒障礙。如學生因老師表揚或批評而形成的驕傲心理或自卑心理等。(3)性格障礙。如孤僻心理、抑郁心理、狂妄心理等。(4)人際交往障礙。如早戀心理、嫉妒心理、懷疑心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個體身上,上述心理障礙往往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幾種障礙交織在一起。當今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協(xié)作的快節(jié)奏、多元化的社會,要求人們要有較高的心理素質(zhì)、競爭能力、協(xié)作精神。這對將來要踏入社會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更大的挑戰(zhàn)。對有問題的學生,教師必須準確診斷,對癥下藥,因勢利導以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1.創(chuàng)設美好的班級情感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
(1)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良好的師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礎。因此,教師要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形成一種師生平等相處,彼此關懷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從了解學生的心理出發(fā),實現(xiàn)師生間的情感溝通,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善意,而樂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2)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
教師要利用班會、課外活動、夏令營等機會組織學生交流談心,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協(xié)作精神、集體意識、平等意識。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給每一個同學展示自己特長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承受能力。形成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
(3)為學生創(chuàng)造吐露心理的機會
教師要想了解學生的心理,除自己細心觀察外,還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吐露心理的機會,讓學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開心扉。吐露自己的心聲。如:進行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學生調(diào)理好心理狀態(tài),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2.運用宣泄、替代、遺忘等形式,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遷移異常情緒
當學生遇到挫折后,教師要及時與學生談心,不要急于說服勸導。讓學生把心中的壓抑宣泄出來,再因勢利導,對癥下藥。比如談談愉快往事、美好未來等,從而轉(zhuǎn)移學生的異常情緒,讓學生逐漸淡忘不愉快的事,從不和諧的氣氛中解脫出來。
3.運用激勵的方法和技藝,促使學生實現(xiàn)新的心理平衡,激起學生的自信心
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老師要做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工作,有效地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絕不能批評指責。運用激勵技巧,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表揚。同時委婉客觀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同學生一起分析查找其產(chǎn)生的原因,讓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消除自卑心理,樹立信心,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重揚前進的風帆。
4.興辦講座,對學生進行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梢远ㄆ谄刚垖<摇⒔o學生上心理教育課,也可以班級組織,利用班會等機會開展心理健康座談會。講課要有針對性,要通過座談了解學生對心理保健知識掌握的情況,通過調(diào)查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可以有針對性與學生就心理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有的放矢,解決他們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5.在對中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1)因人而異,因人施教
中學生因性別不同,家庭環(huán)境不同,性格情感不同,心理問題不同,因而施教的方式不同。有的學生性格開朗,有啥說啥,教師可以和他暢所欲言,有的性格內(nèi)向,有話不說,悶在心中,教師則要細小觀察,耐心誘導,使其敞開胸懷,一吐為快;有的學生因感情問題再加上性格靦腆,不愿意直接向老師訴說,則可讓其用書信的方式表達。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教師應因人而異,因人施教,切不可千篇一律,死板教條。
(2)耐心細致,坦率誠懇
做心理工作,粗心不得,急躁不得。觀察要細心,溝通要誠心,說服要耐心,矯正要有信心。學生不愿說,要耐心誘導;學生有問題,要細心疏導;學生有情緒,要誠心勸導。教師坦率真誠,說理入耳入心,學生就會深受感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3)開展活動,自我教育
為增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開展一些有效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教育。比如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diào)查,調(diào)查早戀對中學生學習、人生的影響;調(diào)查網(wǎng)絡游戲?qū)W生的傷害;并寫出調(diào)查報告,在班上交流。還可以讓學生參加夏令營,吃點苦受點累,增強抗挫能力。
(4)家長配合,雙管齊下
教師更應該注重“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學生各種問題的出現(xiàn),厭學情緒的產(chǎn)生,逃學行為的發(fā)生,很大程度在于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為了糾正“問題學生”的行為,一定要積極爭取家長配合,要誠懇的和家長交換意見,針對不同年級開展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初一注意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初二強化行為規(guī)范的執(zhí)行和對“問題學生”的約束;初三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
總而言之,就是堅持激勵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注重情商因素開發(fā)。
對學生的心理疏導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要采取很多措施,較長時間才能見效果,教師一定要有耐心,處理問題不能沖動,要預見到心理問題的反復性。要做到抓反復,反復抓。教師本身顧惜要加強有關心理學的知識學習,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愛好。
及時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和諧發(fā)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新問題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每一位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并著力解決。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